《华娱:从忽悠山西首富开始》

第448章 金像奖服软(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不少公司开始接触鲁伊安,鲁伊安那边也不拒绝。

合作可以,签公司不行,而且,我手里已经有《飓风营救2》了,合作也得等我将这部作品完成之后。

签约?

可以,按照《飓风2》的价格。

从《飓风营救》开始,《九龙城寨》,《孤胆特工》,每部戏鲁伊安的片酬都翻一倍。

到《飓风2》,他的片酬已经是当初《飓风营救》的八倍,完全不输一些明星。

另外一点《孤胆特工》能够战胜《蜘蛛侠3》的原因就是宣传。

星辰娱乐当时可谓投入巨资砸宣传。

称不上全方位,无死角,但也绝对称得上大手笔。

各种路牌广告几乎都被包圆,其余的海报铺设,预告片投放上也一点没吝啬。

2000万的宣传费用让很多公司都眼红。

光是宣传都够拍一部电影了。

上节目,跑路演,这些东西最后都会落在上座率上。

张辰没有办法像中影那样直接下达行政命令,那就只能把阵仗搞得大点。

原时空,《赤壁》上映的时候,中影直接下达任务,这个电影院要求2000万的业绩,那个电影院3000万。

《赤壁》一开画,81%排片,我的个乖乖~

星辰娱乐没这份能耐,那就只能尽量多的曝光,吸引眼球。

这时候占据宣传资源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

电影院门口,情侣选择看电影,多半会选择《孤胆特工》,因为没日没夜的疲劳轰炸,这名字早就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你要是不看一次,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再加上光线传媒的地推。

在app购票兴起之前,地推模式是电影推广最有效的模式。

人都是感情动物,朝夕相处的好兄弟让你在职权范围内帮个小忙,比如将《孤胆特工》的宣传海报放在更显眼的地方,你能不帮?

平时好吃好喝的供着,称呼必带哥,人家图什么,不就图这个吗?

支持,必须支持。

反正不管是卖《蜘蛛侠3》还是《孤胆特工》,影院的收益都是一样的。

差距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拉开的。

国内的荧幕数量是固定的,36条院线,每天的场次就那么多。

你多放一场,我就少放一场。

落在纸面上,那可就是真金白银的票房收入啊。

三天之后,差距逐渐明显,口碑也开始显现。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