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辰也觉得刚才有些不合适,正好有人转移话题。
他想了想:“在好莱坞,类似的科幻片一般遵循727原则,即筹备7-8个月,拍摄2-3个月,后期同样是7-8个月。
《环太平洋》也差不多,前期筹备需要的时间非常长。
尤其这还是国内第一部科幻电影,很多配套设备都没有,需要自己搞或者从国外采购……
我拿《环太平洋》举例,《环太平洋》的拍摄需要用到超大摄影棚,这个国内是没有的,只有英国松林制片厂才有。
所以,要么我去英国拍摄,要么就在国内自己造。
前者价值不菲,后者同样价值不菲。
不过好在横店影视基地愿意无偿帮我们建设摄影棚,所以我们决定在国内拍。
同样的道理,电影里用到的各种机甲模型,科幻的驾驶舱这些物理特效都需要重新造,为此我专门组建了一个物理特效小组。
科幻片和常规电影不同,它里面的场景在现实社会是找不到原型的。
几乎都需要物理特效或者电脑特效来合成。
这就需要前期必须准备的很完备。
在开拍之前,每一个机甲,每一个怪兽,每一个镜头都需要确定,这就需要大量的分镜头和概念图。
眼睛能看到的东西才是导演和后期交流的基础。
据我们的统计,《环太平洋》整部影片,有超过4000个特效镜头,大概需要3000多张概念图,分镜头画稿的数量可能要超过6000个,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作量,靠几个人根本无法完成。
这还只是一部分。
当分镜头画稿完成后,还需要找美术师将所有分镜头画成油画一样的画面。
有了这些画面,特效师们才能根据画作开始建模,有些部分甚至需要提起渲染。
这每一步都是时间,每一步都是钱。
等筹备完成的时候,拍摄反而是最简单的,物理模型加绿幕即可,大量的工作在后期。
后期的大头是特效合成,虽然前期已经完成一部分工作,但后期的工作依旧不少。
这个时间同样需要花费好几个月。
这样,通常而言,一年半就过去了,所以需要提前定档期,海外如何上映这些也需要提前定下来。
此外,如果电影还有周边的话,也要提前安排好,配合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周边同时上线。
总之很复杂的~”
张辰不可能说的太细,因为很多问题他也是临时遇到临时解决,这么大的一个项目,总有想不到的地方。
“对了,我今天来还有另外一个事情,想要招募一批志愿者。
前面说了,《环太平洋》有超过4000个特效镜头,3000多张概念图,6000多个分镜头,这些都需要人帮我来完成,最好是导演系或者摄影系的同学,他们有这方面的基础……
在座的同学中有感兴趣的吗,感兴趣的可以来我的剧组实习,当然,是要签保密协议的……”
张辰刚刚说完,下面立马竖起一片手臂:“我,我,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