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次罚一次,甚至用十次就罚一次,就证明是你们医药公司的存在,就没有打通整个医疗系统的关系,存在着不合理性。
那谁还敢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必然是要去公关的。而且能够进中南医院的产品,一般背后依托的公司,公关能力都还不错。
它有用,只是没进医保。
但没进医保的药物,是不是就不能用在医保病人的身上了?那肯定又不是……
其实客观来看,它主要的不足不在于没用,而是价格太贵。
“子业,这种东西,你就自己体会吧。”
“师父也教不了你太多东西。”
“然而,师父还有邓教授平日里之所以经常鼓励你们多搞科研,就是因为,科研挣来的钱,可以放在明面上,干干净净,正常纳税,说出去完全不丢人。”
“但是其他渠道拿到的钱,多多少少带了点颜色。可这样的事情存在,其实又是有一定道理的。”
袁威宏虽然不教方子业怎么做事,但还是客观地梳理了一下这件事情的原委:“站在个人的角度,学医的博士和硕士,基本都是二十大几岁。”
“看着别的同龄人,都是拿着工资或者其他,总会有一定的不平衡感。”
“但反比自己,可能还需要家里的资助……”
“我们不能支持这样的行为!”
“但也不能绝对将人一杆子打死。”
方子业肯定是不需要走这些灰暗禁区的,他在临床开多少药,才能够拿得到科研文章发表的奖励啊?
今年,袁威宏给方子业足足分了几十万,如果按照今天这种5:1的比例,方子业需要开出去一百万的药费单出来。
有这个时间、精力,方子业还不如多做点科研产出,既可以积累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成果,还能有钱拿,并且还可以拿各种奖项。
读书的时候有奖学金,工作之后,可以拿科研突破奖项。
方子业提取了关键词后,再问:“师父,这个东西,其他组是不是有老师支持着用啊?”
中南医院是教授负责制。
也就是说,组内的医疗质量问题,医疗医嘱的问题,全部交由本组的分管教授负责。
组内的教授如果愿意的话,他想用什么药,就能用什么药,而不能将指南往组内一套,必须只能用这样的药物。
如果说,韩元晓教授或者是董耀辉教授,用了这种药,觉得它好,而且还觉得它物有所值,“贵有贵”的道理。
那么方子业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去质疑上级的。
而要拿出质疑,即便是证伪,也会浪费方子业非常非常多的时间。
而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教授要用,医院的医保科要罚,住院总要牵连的话,那方子业就只能去给医务科备案了!
方子业也不能一辈子冤枉地待在住院总的位置上,就不再升职称了。
“这个,暂时我还没有听说过,你如果要和下级沟通的话,稍微委婉一点,注意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