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来了啊?”
“洗手上台吗?”吴国南今天的眼皮水肿,已经彻底消了下去,疲惫也都被一扫而空。
方子业走近手术台,发现这一台的手术进度,已经即将接近尾声,就是再打两颗螺钉,然后再透视一下,就可以闭合伤口。
便谦虚回说:“吴主任,我就不浪费衣服上台了吧,下一台手术,我再来帮忙。”
刚拿到了超级多的学识点,方子业也对后续的缝合带来的1-2点可能还不到的三瓜两枣不辣么感兴趣了。
“也行。子业你估计也累了,手法复位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体力活儿。”吴国南一边说着,一边对薛涛又告诫道:“轻一点,已经有了公式孔,你打螺钉的时候还那么用力干嘛呢?”
“稳住就行了……”
薛涛闻言,点了点头,把下手的力气,略削减了一丢丢。
方子业靠近13间手术室的计时面板下,一边滑动着手机,看到了洛听竹分享来万里之外的都市夜色,再看了一眼时间,颇觉感慨万千。
世界还是很大。
“师兄,你给我发的那个文档,我看过了,感觉好像比较难以理解。”
“果然传统医学的理论,靠的全然都是悟性,如果可以有更加客观的一种数据体现就好了。”洛听竹大概是半个小时前,发来的遗憾言辞。
应该是洛听竹仔细看过后,才谨慎地说出来了心里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方子业不知道洛听竹是不是因为兰天罗的身份原因,就刻意地把他当成了资源的盲区了。
洛听竹这么一提醒,方子业瞬间眼睛一亮。
对啊,现在自己的组里面,还有一个玩数据的大神在那里,那么他,能够通过相对理学的角度,对这些理论进行数据化吗?
数据到统计再到理论,是一个单向推理。
从理论到统计再到具体的数据,可不可以形成另外一个单向推理?
方子业想到就做!
当即就给洛听竹发过去的那份文档,给自己的师弟兰天罗也copy了一份。
自然,吴轩奇有交代过,他给的文档内容,属于是临床课题结果,方子业并未彻底地进行复制,而是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之上,大致总结了一点关于手法复位的思路与基础解剖相关的联系。
文字不是很多,也就是四五百个字,属于一种凝练后的产出。
没有具体的骨折分型支撑,这肯定不算是泄露课题成果的。
只是,方子业在吴轩奇的理论基础上,做了一些简单的推测,就是能不能通过测试每条肌肉的最大负重力,最大的拉伸力,并计算好关节、骨折之间的成角后,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数据化来阐述手法复位的可行性。
比如说,自固定这一步,就可以通过数据来描述,在自固定后,肌肉固定拉伸时,会形成大概多少N的被动弹力,正好使得骨折达到自固定的状态呢?
这只是一个方向,方子业自己就是搞科研的,并不算是泄题和泄密。
毕竟不管是面上课题还是863等国家重点课题,伱课题的名字,就是相应的方向,是可以大大方方地讲出来的,方子业补充的,不过是你没有考虑过的细节。
兰天罗也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回复。
方子业就把自己的想法,给兰天罗大概讲了一遍,通过十几句话指引了一下方向后,就才说:“就评估一下,这只是我单方面的考量,未必可以做得到,做不到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