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月凑过来亲他,“嗯。”
首映场之后,国内的热议暂且不提,戛纳这边,也是热度高涨。
之前说午木是小透明可能不够准确,但说他们的电影是小透明肯定没多少问题。
就是冲着午木的外貌和他之前在开幕电影里的表现关注一下而已。
但看完首映场之后,大家突然发现,午木他们这电影还真是黑马。
午木那种惊人的“表演”不说,就电影本身也是质量极高。
所以他们的电影一下子就从无人关注,成为了夺奖大热门,甚至比开幕式前热议的《死亡邮件》、《悲情列车》声势还要高了。
这种热度的直接体现,就是每次出去,都一大堆媒体和记者开始关注他们了。
还有电影节的风向标,各大杂志的场刊上
第二天,午木刚起床,就看到舒梅抱着一大堆报刊回来了。
“哥哥,你看,咱们霸榜戛纳场刊了!”她见到午木,兴奋的道。
嗯,确实霸榜了。
随便拿起一份,就是他的封面海报。
在上次的次页待遇后,他也终于有封面待遇了,而且还是主流场刊的全封面待遇。
比如最权威的《国际银幕》场刊。
封面是他站在展厅里,接受台下观众们热烈欢呼,台下还有不少观众眼带泪水的那一幕。
封面标题——【电影最原始的感动,一场心灵的旅途,午木林清月《分别》】
翻进去,这封面文章是场刊主编斯科特亲自写的,足足占了两个多版面。
午木好奇的看过去。
“开幕式的第三天,华国演员午木和华国导演林清月为我们奉献了本届戛纳最大的一个惊喜,他们带来的中长片爱情电影《分别》。”
“客观的来说,这电影的缺点很明显,故事薄弱,场景单调,很多地方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音乐MV。”
“但和缺点相对应的是,这电影优点也足够的明显和强大,演员惊艳到让人震颤的表现,极其有氛围感的镜头和拍摄技术,足够有代入感的情绪,充满普适性和内核”
“一部电影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或许有无数种答案,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的批判,对光影技术的探索等等等等。”
“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电影艺术发展了一百二十多年,还经久不衰的一大原因,一定是观看电影能够体验到一种有别于自身的不一样人生,能够勾起反刍自己人生中的那些遗憾和美好。”
“《分别》这部电影,在别的地方缺点明显,但恰恰在这方面,极其的优秀”
两三千字的文章,主要说他们电影代入感强的,讲的是每个人普适性的爱情和孤独。
总体很客观。
他们这电影确实缺点和优点都非常的突出和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