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就算是熟人,他都不好意思给过稿。
因为他们这个《青年社会研究》,每年初审过稿的数量是有限的,一般是终审过稿的两倍。
如果初审过稿太多,远低于终审过稿数量,那就要琢磨琢磨专业水平,是否足以支撑个人担任审稿人了。
……
这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高价彩礼对江北地区的影响为标题的论文,仔细看下来,创新点还是有的。
而且不少。
整篇文章思维逻辑很清晰,论点充足,加上数据图做得很漂亮,着实让曾宇看得眼前一亮。
甚至找不出太多需要大修的点。
就算有,也是无足轻重的部分。
这就是很厉害了,显然是个论文老手,或者背后有高人指点。
即便他们《青年社会研究》只是C扩,但是京大出品,审稿标准不会比其他C刊核心低到哪去。
能够入曾宇眼的,自然不是一般水平。
只是到最后,看到作者的自述或者说自荐信,他脸色就有点古怪了。
“你跟我说,这是一个本科毕业生写出来的论文?没有团队,没有导师?”
沃得发!
如果是真的,多少有点离谱了。
即便是以一名博导的眼光来看,这篇文章,依旧具备一定研究价值,完成度很高,他名下的硕士在读生乃至博士生,都不一定写得出来。
然而突然有人告诉他,写这篇论文的,其实是一个本科生。
你他喵在逗我吗?
这是谁的部将,这么勇猛?
就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现在的心情,震惊、难以置信,总之非常复杂!
“该不会是剽窃或者直接抢的别人的成果吧?”曾宇蹙眉。
可是转念一想,写这篇论文的人,连团队跟导师都没有,他去哪剽窃?去哪抢成果?
纵观全文,确实是实地走访调查才得出的结论,有几百个样本数据作为参考,即便分析结果有所偏差,也足以反映当地现实。
面对这种情况,曾宇也有点麻爪。
他们这个刊,即便是硕士在读,都很少有独作发表的,更何况是本科。
如果是真的,这个论文作者应该是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阅读大量参考文献,不然没办法完成度这么高。
“为什么这样的人不是我的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