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姚瑶、赵雪晴、雷晓慧带领各自旗下的小姑娘们,雷家明则带领一众保安们,纷纷“归队”,前来听从李响的指挥。
因为,他们各自家里的活都差不多忙完了,然后家里人催促,让他们过来上班。
家里人是这么说的,不上班都有工资,你们真以为有这样的好事啊,就算真的有,那也是人家李响大方豪爽,但是咱们不能不懂事,没有活也要去找活干。
虽然每家每户说的话语不大一样,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因为待遇太好了,万一被开了,或者李响的生意黄了,受损失的还是大家。
这么好的工作,大家及大家的家人们,都不想失去。
所以,大伙儿就先后来报到了。
“来了也好,咱们一起,先把李家村的稻田给收了,然后再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去帮忙。”李响说道。
大家轰然叫好。
每个月都有工资可领的,干什么活不是干啊,而且跟着李响做这些事,更有意义。
李响振臂一呼,麾下五十余人一起跟随,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他们风风火火,席卷诸多农田。在日渐老龄化的农村里面,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们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抢收,自然是不要钱的,连饭都不用管,就是纯粹帮忙。
而且,不限于晚稻,还有玉米、红薯、黄豆和花生等等。
能收的,自然都是第一时间帮忙收回来。等到超级大雪冰封,估计只有烂在田里了。
这支抢收队有李响、姚瑶、赵雪晴、雷晓慧、雷家明五名超凡者,其他一些保安也都是身手不凡,小姑娘们也都是手脚麻利,大家都是农村出身,干农活的好手,效率极高,比机器还收割得快,因此,宛如一股春风,吹遍十里八乡。
因为在山区的缘故,有些田零零碎碎的,甚至还有梯田,大部分梯田1。5米-3米宽,有的甚至不足1。5米,机器不方便开进去或开不上去,开上去了也施展不开,人力反而是唯一的途径。
一句话,机器可以干的,他们能干,比机器干得还好,机器干不了的,他们照样能干。
李响跟那些村支书都是“好兄弟”,村支书们也是定期去镇上开会,或者聚餐的,李响虽然一直忙来忙去,不是每次都去,但上任以来也参加过三四次了,凭他两世为人的手段,自然和这些村支书们相处得极好。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被几位村支书写了表扬信,递到镇里去了,然后又不知怎么传到了县里。
然后,县电视台的记者,扛着长枪短炮,来到田间地头,给抢收队拍摄视频,并进行采访。
不仅仅是采访李响,还采访抢收队的其他成员,另外,还采访那些受到帮扶的村民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