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黛玉长嫂》

秀才公脸面(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时间过得极快,进入十一月之后,天气越来越冷,加上放榜的日子就在这几天,明瑶华也不往外跑了,天天待在家里。

这天早饭后卢氏带女儿过来串门。

明瑶华在靠近厨房的西厢房收拾出来一间冬日待客的小厅,小小的厅里放了两个炭盆,炭盆里烧的白炭,比黑炭烟烧耐烧,椅子都套着椅搭和坐垫,椅搭和坐垫都是隔壁巷子刘嫂子的手艺,紫色的布料上绣着碧色的小花,和墙角摆着的一盆绿植、墙上挂着的一副红梅图相映成趣,此处自成一个温暖的小天地。

卢氏坐下舒服得直叹气,手上编织络子的动作飞快,“你这里好自在,又暖和,又清清静静的。”

明瑶华素喜青姐儿乖巧聪慧,翻出一沓用过一面的纸张,和笔墨砚台,教青姐儿提笔写字。

教了握笔运笔之后,明瑶华让青姐儿照着字帖上的“永”字临摹,自己坐到卢氏旁边,拿过丝线帮着打络子,闲笑道:“姐姐家里难道是点不起炭盆的?还说这话。”

“我说的可不只炭盆的事。”卢氏手指翻飞,低声道:“你是家里人少,都是不爱凑热闹的。这两天曹家又闹起来了,听说那徐氏的哥哥欠了赌场一百多两银子,人家要拿她妹妹抵债。徐氏不肯,回家和她哥哥吵了起来,动了胎气,在养胎呢。我婆婆上午帮着看摊子卖猪肉,下午就和巷子里的婆姨婶子们聚在家里一边打牌一边说这事。”

“没想到徐氏还有这样一面。”明瑶华手里顿了顿,有点惊讶。

卢氏道:“她也是倒霉,遇上这么一个哥哥,家里留下的产业都给败了个干净,从前只是吃喝摆阔,后来又好上了赌,可怜徐氏和她妹子了。”

卢氏看了一眼专心练字的青姐儿,烦恼道:“还累的我被婆婆催生,说是赶紧生一个小子出来,趁着他们年轻,可以帮着教孩子,绝对不会养成徐氏哥哥那样的败家子。”

这话明瑶华有点不好接了,于是笑道:“齐大哥在府衙见多了世面,以后你们的孩子有齐大哥一起教,差不了的。不说以后,我看青姐儿就好的很,又贴心又机灵。”

“那倒是。”听得明瑶华夸她的女儿,卢氏禁不住露出笑意。

且说府衙那边,巳时刚过,就有衙役张贴出一张红榜,爱热闹的百姓一呼涌上去。

各县县令派来的书吏跟着挤到人群里,先看一遍,心里有个数,等人群散了再将榜单抄录下来,回头张贴到县衙外头。

齐壮不过看了两个不认识的人名,下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名字。他面色涨红,双拳紧握,太好了,楚兄弟果然是个有能为的!

眼疾手快的报子看到第三名楚明霁就住在扬州城里,忙抢了这桩报喜差事,锣鼓唢呐一齐响起,朝着金鱼巷出发。

响亮昂扬的乐声停留在楚家门外,报子扯着嗓门恭贺秀才公,周遭的百姓听到动静都走出家门围观。

明瑶华愣了一下,侧耳确定这锣鼓声是在自家门口,卢氏急得夺过她手里打了一半的络子,“快叫上楚兄弟,不,是楚秀才了,快叫上秀才公一起去开门啊。”

刚站起来,卢氏道:“对了,报喜的银子你身上有吗?没有快回去取银子。”

好消息来得太突然,纵然有过心理预期,明瑶华还是没法子冷静从容,“身上没带银子,我这就去取。”

明瑶华提起裙角跑回正房卧室,取出十两碎银子装在一个普通形制的荷包里。

外面的锣鼓敲敲打打,是热闹喜庆的声音。

楚明霁和明甫光在东侧间书房出来,明甫光绷着小脸,方才姐夫听到锣鼓声一激动,将毛笔扫到他手上了,用清水洗了好一会儿,指甲缝里还有一点墨色。

还好没将墨水溅到他脸上,他,他也想出去跟着风光一下。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