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唐烨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
他一眼看出是韩光耀办公室的号码。
“韩书记,您好,有什么吩咐吗?”
“唐县长,现在方便来我办公室吗?我正在看你递过来关于润盛的材料,想跟你当面交流。”
“方便,我正想跟您汇报润盛的整改情况。”
唐烨快步走向顶楼。
韩光耀正在翻阅润盛改造报告。
他放下报告,欣慰笑道,“两周时间解决润盛的污染问题,还为产业园改革找到了新方向。不过……市财政拨的资金有限,产业园十几家企业都等着整改,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
唐烨早有准备,翻开文件夹娓娓道来:“韩书记,我有两个思路。
第一,企业自身必须担起主体责任。润盛的整改资金是市里的试点扶持,但不能全面铺开。不过我们可以借这个样板,帮其他企业申请专项贷款,等改造完成,再用税收减免,为企业提供政策兜底。
第二,国家和省里近几年有环保专项引导资金,我们以润盛为成功案例去申报,如果能拿下省级甚至国家级试点园区,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还能打响随远的招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韩光耀听得入神,指节不自觉叩击桌面:“你对政策吃得很透啊!申报省级项目就交给你全权负责。我会和高县长沟通,成立专项小组,我亲自来挂帅。遇到任何阻力,直接向我汇报。”
唐烨心头一热,韩光耀流露出来的善意太明显了。
直接将自己当成得力干将来培养了。
要知道,作为公选到随远的副县长,唐烨资历尚浅,全县比他资深的副职不在少数,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与韩光耀深度交流的机会。
此前韩光耀对聂凯提出的“怕其他企业也跟政府伸手要整改资金”一事还心存顾虑。
却没想到唐烨不仅提前谋划了破局之策,还将后续推进路径梳理得如此清晰。
说到底,唐烨与聂凯的工作风格截然不同:前者敢于直面问题、大胆创新,后者则偏向保守稳健、求稳不求变。
唐烨暗自感慨,从宣传系统一步步熬上来的韩光耀,对政策的敏感度果然远超常人。
一旦这个环保整改项目落地,带来的将不止是政绩清单上的一笔,更是能写入随远发展白皮书的标志性工程。
当然,机遇背后是重重挑战:政策申报的精准度、资金统筹的复杂度、跨部门协调的难度……
每一环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看着唐烨侃侃而谈的模样,韩光耀忽然想起上次向朝阳市长汇报工作时,对方对唐烨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