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科举)》

第44章(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没办法,这孩子长得太好了。

白雪敷面,唇若点朱,眉似远山,眼含辰星,穿着一件青色儒衫,小小一个发髻带着四方平定巾,明明是再寻常不过的打扮,却因为小少年身量还未长成,圆圆小脸上还有着点婴儿肥的轮廓而显得格外玉雪可爱。

唐公望看了一眼孟昭,眉眼和蔼,因着身材有些圆润,一笑起来便像个弥勒佛似的:“定松今日倒是得闲,这是令弟?”

孟昭对唐公望更加钦佩了,他们只在琼林宴上有过一次交集,说了两句话,唐公望竟然就记住了他的字,既让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又对唐大人的记忆力叹服。

“回老师的话,学生今日已经递了牌子,等待吏部选官,若有了调令,不日就要离开京城了,所以离开前学生想拜会老师,同时想要给您推举一个真正的学生。”

孟昭没有兜圈子,直接开门见山道。

唐公望是什么人?官场上什么魑魅魍魉没有见过,尤其是在吏部衙门做事的,哪一个不是人精?与唐公望打机锋,倒不如直接了当。

唐公望表面看平易近人,实则非常有原则,他打量了一番沈江霖,直接拒绝道:“这便是你要给老夫推举的学生?老夫既然已经致仕,便只想过闲云野鹤的日子,教导学生、为人师长,实在不是老夫所擅长的,定松啊,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沈江霖长得虽好,可他唐公望也不会因着小娃长得好,就给自己揽下这么一桩烦心事,这个孟昭,实在是有些不识好歹了。

唐公望端起手边的茶盏,掀开碗盖,吹了吹茶汤,不发一言,送客之意已在面前。

孟昭却没有一点尴尬或是难堪的情绪,反而走到花厅正中央,对着唐公望深深一揖:“老师,学生知道自己冒失了。只是这世上伯乐难寻,千里马亦是难寻。江霖此子乃是世所罕见的良才美玉,学生为他择师之事,忧心难眠,辗转反侧,唯恐美玉有缺,白壁微瑕。思量再三,想遍学生所识之人,唯有老师可担此重任。”

沈江霖同孟昭一起站在下首,纵然心智已是成年人,沈江霖依旧被孟昭夸张的话语说的有些脸红,他没想到孟昭这么能吹。

这是又吹了他,还捧了唐公望。

高,实在是高!

是他错估了孟昭的能力,如今沈江霖已经能够确认,孟昭就是未来书中所写过的那个孟大人。

也只有这样厚脸皮又有能力的人,才能在人才济济的朝堂之上爬的那么快、那么高。

唐公望显然也是这般认为的,他深深地看了孟昭一眼,突然来了点兴致。

他倒是要看看,孟昭如此推崇的孩子,究竟有几斤几两。

唐公望目光一扫,看了一眼手边的茶盏,笑道:“古有曹植七步成诗,既然定松称你为当世奇才,不如你就以此茶为题,做一首拜师之诗如何?若奉得这一盏茶,老夫再论其他,可否?”

说着,便让底下的婢女端了一盏新沏好的绿茶上来。

沈江霖与唐公望之间的距离,最多不过七步,这是切切实实拿他与曹植相比啊!

七步成诗,还指定题目,指定情景,就算沈江霖想作弊,做一回文抄公都不行。

作诗是要作的符合人设的,否则就算沈江霖“背”了一首名诗,那也只是徒惹麻烦。

情景不对,思想不对,与他的经历更不相符,便是作了,文人不傻,他们又是一群专门在文字里抠字眼的人,要么会认为他拿旧作充数,要么拿他人之作抄袭。

到时候只会丢了名声,故而以往看的那些影视剧中,突如其来背了一首诗,便得周遭赞扬,实在是太小看也太愚弄古人了。

便是上下五千年,唐诗宋词摊开任他挑拣,此刻他也只能靠他自己。

孟昭面色微变,没想到唐大人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既不问江霖四书五经里的要义,也没让孟昭抓着机会展露一番江霖过目成诵之能,如此短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古往今来,也就只有一个曹植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