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环套一环的故事情节,正是《疯狂的石头》能够以低成本小制作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剧本!
虽然剧本模式上明显借鉴了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但宁昊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巧思,包括类似诺兰的《记忆碎片》的那种非线性叙事的镜头手法。
让这部电影在很多时候看起来有种在听评书的感觉。
就是说着说,就会给你倒书,解释一段情节的来龙去脉。
这剧组虽然穷,但有些地方还得用替身。
比如这场摩托车摔跤戏,你让饰演道哥的刘桦自己上,万一摔出个好歹来怎么办。
幸好华哥在得知张远对这片子如此上心后也非常感动,便在香江请了一位名叫罗礼贤的特技执导来帮忙。
这位可是号称“香江车王”的名导。
说起飞车戏,他就是全香江,乃至全华夏最强的指导。
《烈火战车》,《霹雳火》中的飞车戏全都是他做的。
若不是华哥的面子,《疯狂的石头》这小剧组压根请不动人家。
这位非常忙,在这边干几天后,还得赶去魔都那头拍戏。
拍的正是好莱坞顶级大片《碟中谍3》!
那片子里华夏部分的情节,也是找的他来当动作指导。
而且罗礼贤最厉害的地方是,人家经历过香江影坛早期的不成熟阶段,不是那种只会搞大制作的“牛人”。
他很懂得如果花小钱办大事,正适合这剧组的经济情况。
所以这剧组虽然又破又小,但小而精,高手如云。
“来,准备……走!”宁昊一下令,摩托车特技便一拧油门,向前冲去。
“停,停下,你们干嘛呢!!!”
可这位才开出去不过几米远,便有一道粗犷的嗓音直直的朝着导演组袭去。
声音之大,甚至在这十字路口回荡数圈仍未消散。
“你做什么呢,我们拍戏呢,有事去一边说。”制片人立马起身阻拦。
来的这位不是剧组人员,而是那辆黑色桑塔纳的车主。
要说宁昊为了省钱,其实也挺缺德的。
他和人家车主说好的是“开门杀”,会把车玻璃拆下,换成道具。
拍完后在给人家原封不动的换回去。
可这车主在旁边一瞧,发觉不对劲。
其实宁昊想拍的,不是撞破玻璃,而是撞掉整扇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