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163章 对于桓奕来说这只不过是争宠模拟器(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毕竟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叫做金国的大补丸。

蒙古人吃掉的,只是一个腐烂的国度,一个被地方军阀破坏了无数次的大周王朝。

而大景王朝在各方面的提升,是在楚世昭立都以后起家的,在楚世昭建立大景之前,大周王朝可没有震天雷这玩意。

再通过长期的积累,楚世昭终于奠定了自家的骑兵基础,逐渐有了反攻对方的能力。

铁木真西征,分散了他们在中原北方的实力,楚世昭抓住的就是这个机会。

这一切动作,看似是蒙古王庭给了太大的机会,实际上是蒙古王庭主体上还是一个封建化的军国势力,他们是需要大量的战事补充主体实力上的不足。

作为一个朝廷,蒙古王庭各方面的发展都很薄弱,只有军事力量能拿出来,这样生产力严重缺乏的国家,持续发育,就一定不是楚世昭的对手,就连税收都要靠包税制来减去复杂的步骤,在深知对方实力是一步一步增强,自身力量却不断削弱的局势下,铁木真能走的路,其实也就剩下了一个西征列国,补充军备的策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显然蒙元朝廷的立足不稳,除了军事力量略胜一筹外,其他方面被楚世昭完全甩开一截,最终硬生生被耗死了。

可即便是这样,楚世昭都需要长期的运营才能艰难取胜,足以见得局势到底有多么的难打。

李凤宁当然看不出来其中变化无穷的转化,但是她看得出来铁木真的硬实力。

被楚世昭打跑的铁木真,一路横推西域那么多的国家,这难道还不是一种实力的证明吗?

【晟武十六年七月,大周王朝的故臣向楚世昭请示,希望能够复国大周,将国号再度更正。】

【楚世昭面对这些故臣的请求,坦然拒绝。】

【在楚世昭看到,大景王朝建立之前,大周王朝就已经灭国了七年之久,更重要的是,楚世昭的许多政见都和大周王朝的治政思路截然相反。】

【尤其是在大周末年的时候,楚世昭一心为国,反被诬谋反,这是他断然不能接受的事情。】

【“国既已亡,何故复周礼乎。”】

【“朕以民起,也因民而立景,若是复周,此置万民于何地乎。”】

【“难相忘困顿难行之日,垂泪而依之民。”】

【“景非我一人之国,一人之功,是天下人之国,天下人之功,以一人之功而废黜国家,再兴大周,实为视万民功绩于不顾。”】

【晟武十六年八月,楚世昭在长安外设立了万民碑,上面刻满了那些为战事而牺牲的名字。】

【同月,楚世昭回到了应天府,他将长安视为二都,而应天府才是大景的真正国都。】

【晟武十六年九月,楚世昭深知天下之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故此,他不为自己的功绩而沾沾自喜,致力于使百姓富庶之事。】

【深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楚世昭任用了以文俞、桓盛为首的官员,开启了晟武新政。】

【竭力整顿吏治,以缓解统治危机。】

【大景立国以来,长年累月处于战争状态,国家制度甚为苛刻严厉,各地官员治理国家,皆以考成法的方式,追求政绩,为政苛刻,治下的百姓压力颇重。】

【许多官员为了取得政绩,不惜制造冤假错案,这让楚世昭颇为头疼。】

任何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用久了,就会出现变化。

考成法的出发点,是让官员们兢兢业业,避免出现那种松弛感极佳,不务正业的官员。

可是太过于追求业绩,使用末位淘汰制的方式,就会逼迫官员去做事,有些地方明明没有什么案子,可是没有案子等于说是没有政绩,那么按照考成法,一个没有政绩的官员是不能升迁,只能滞留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