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115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楚世昭从王睿贞的土地案中,或多或少已经了解到了大周王朝身上所出现的一类问题。

那就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税收负担并不平衡。

不然也不会出现土地投献这种做法,士大夫帮助百姓偷税避税以此给自己牟利,如此一来,百姓少交了赋税,士大夫从百姓、从国家手中窃取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利益。

现在的情况就是本身就比较富有的地主官绅可以少交税,挣更多的银子,而更穷的黎民苍庶,却要为这一批人补上国家所需的基本赋税。

相当于说富人更加富有,穷人为了满足他们头上所有的阶层,而不得不供养一生。

最真相的是大部分的统治者都会把地主官绅视为自己的主要拥簇者,却忽略了人数更多的劳苦大众。

崇祯到死都没有向世家大族、宗室皇亲动手,一直以来都是向这批人借钱、借粮的态度来缓解危机。

搞笑的是,崇祯根本没有从他们的手上借到什么东西,然后为了维系统治,为了平定叛乱,又不得不加大对最底层百姓的剥削。

直到闯王李自成打进了京城,仅仅是通过搜刮明朝权贵和官员,一共就获得了约7000万两白银。

事实上,楚世昭也很同情崇祯,因为崇祯就算是搞清楚了地主官绅是富有的一方,他也没有任何能力从这些人的手上强取钱财。

就崇祯上台的那一系列操作,他要是再这么办,对地主官绅赶尽杀绝,那是把所有人全方面得罪了一个遍。

可能死得还更快。

所以说,卢马之乱这个看似影响深远的政治性叛乱事件,对于楚世昭而言,对于大周王朝来说,并不能完全说是坏事。

这给了楚世昭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土地兼并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分配出现了问题。

什么是最快重新分配资源的手段,其实是打一场内部战争。

至少,在卢马之乱前,楚世昭并不太敢实行《一条鞭法》,也没有这个条件去执行。

毕竟能量守恒定律,一方得益,肯定是有一方受损的,百姓赋税交得少了,那么地主官绅交得就要多了。

楚世昭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变法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

但是卢马之乱掀起的内乱重新分配了一些叛乱地区的土地分配之外,楚世昭还借着这个过程强大了自身的统治力,军事力量,这才是楚世昭敢变法的资本。

不管你服不服,不服那就拿拳头说话。

现在楚世昭主要顾虑的点。就在于很多他的支持者,其实主要也是地主官绅这一道的。

比如说帮助楚世昭政变的最大功臣桓盛不说是凉州最大的地主,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所以先前的桓盛想要变法图强,可是变法一直都没变到点子上,因为桓盛的出发点还是基于世家大族的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楚世昭自然不会苛求他的下属能够公正无私,奉献自我,但是楚世昭又必须要坚决执行他的理念。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