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109章 大位非我所欲也(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大周王朝现在的状态,世家大族拥有知识的传承和主动权,完全弃用这些人,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是寒门,他们也是士族,也是曾经的豪门。

就华夏民族的血脉,能流传到后世之人,哪个祖上没阔过,穷不过三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穷人三代以后就没了。

在楚世昭还没有开启大印刷时代,暂时没能力将知识完全扩展出去的情况下,还是很难任用真正的平民进入朝堂的。

现在楚世昭要做的,绝对不是单方面和世家大族搞对立。

而是引导这些世家大族和新进入朝堂的寒门进行新一场的职场内卷,谁干得好,谁在朝中位高权重,家族地位能够提高,谁办不好,就罢黜谁。

当然楚世昭也不能把这些世家大族逼得太死,要看在老员工的份上,给点情分,只要没犯错,没有原则上的失误,还是能容忍的。

真正弄死的那帮人,大部分都是不利于集团的长期发展,他们不谋求在职场上进步,天天勾心斗角,以搞垮别人增强自己为主,这种毒瘤是不能留的。

如今的大周王朝想要枯木逢春,旧有的职场环境必须注入激励模式的奖励制度。

你得告诉手下的人,你是有上升通道的,他们才肯发了疯陪你卷。

世家大族不肯办事,想一劳永逸,觉得自己家大业大,凭借着老底和资历安稳度日了,楚世昭就引入寒门,在他们后面追着,让他们感受到压力,感受到只要自己不努力,就要被人拉下来的紧迫感。

务必是让每个人都渴望进步起来。

现在楚世昭才感叹桓盛的另一个优点,这个人是真正的渴望进步。

手底下最卷的臣卡,没日没夜都想着怎么去建立丰功伟业。

卷到楚世昭都怕自己要是哪天没办好,当不了桓盛心目中的圣明之主,就给桓盛拖拽下皇位了。

所以,楚世昭其实也没闲着,他同样是高强度处理手上的政务,来为这一次肃清朝堂的大行动收尾。

【永晋三十一年十二月,楚世昭拔擢郭忧为刑部尚书、文俞为吏部尚书。】

【桓盛以尚书左仆射的位置,同时暂代户部尚书的职务。】

【楚世昭提拔董费为工部尚书。】

楚世昭不小心杀的人太多了,之前调度人事的时候,常常要考虑怎么明升暗降,甚至是给个高荣誉的虚职,换成自己的人上来,现在直接不用考虑,空出来的位置,找个时机就能让自己的人上去坐着。

【郭忧和文俞之间素有不和。】

【桓盛也常常不满意董费的做法,认为他过于迂腐,没有人臣的变通之能。】

上一次模拟推演,郭忧就和文俞掐架了,这两个人就是纯合不来。

前者是奇谋多变,后者是王道治国。

而且楚世昭发现了,郭忧和文俞,最早都是京官,但是职务很小,都是出仕了不到一年,就辞官归隐了。

后者是连夜回到了华亭当地方小吏,前者则是云游四海,以游历为主。

更重要的是,楚世昭感受到了《治安疏》的隐藏感染力,就是大周王朝里,很多立场比较正直,真正思虑国事的士人,他们都很推崇《治安疏》。

所以楚世昭找到这些人,并且予以重任的时候,这些人大多愿意为楚世昭效力。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