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93章 六龙同朝显神威鄱阳之战的历练卡(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楚济邦最终敲定了新的年号为——《承乐》,寓意是希望能继承、传承楚世昭建立的基业,让百姓延续晟武以来的局面,人民安居乐业。】

【“朕没有什么太大的志向,只是不想辜负父皇的期望,先父所创下的基业。”】

【楚济邦的作风延续了楚世昭的宽厚,他乐于接纳群臣的进谏,同时修整武备,设立了有序的防线,却不主张对外挑起战争,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这很好地继承了‘晟武之治’的辉煌。】

【承乐二年,太后阴媚钰在宫中日思先帝成疾,不久后同样病逝,在母后的要求下,楚济邦将二人合葬在晟帝陵。】

【阴媚钰孝顺贤德,早年经历了许多不平之事,行事低调又出身微寒,因此更加体恤百姓疾苦,虽不为人知,可是深谙《后周书》的后世之人,普遍认为阴媚钰是一代贤后,而且在乱世之中和楚世昭建立了深厚无比的情谊。】

【两人夫唱妇随,引为美谈。】

【故剑情深,就是二者之间最为长情的见证。】

【也就是在父强母贤的情况下,楚济邦继承了父亲楚世昭对百姓的宽厚,思虑深远的大略,又糅合母亲阴媚钰知礼守节的贤德。】

【承乐帝楚济邦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其在位17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使东周社会再度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将晟武帝时期创立的‘晟武之治’再度延续,亦称“晟乐盛世”。】

【这是继‘晟武之治’后,承乐帝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

【当时的士人们,大多认为承乐帝的才能在‘三代以下,可称贤主!”。】

【然而在父强母贤的美满生活下,这也让承乐帝对于感情之事颇为执着,终其一生,承乐帝独宠杨方之女杨鸢,重视这段青梅竹马般的感情,使得承乐帝仅仅只有一位儿子。】

【承乐二十年,承乐帝楚济邦驾崩以后,是为‘周文帝’,随之传来的噩耗便是他的皇后杨鸢在同年月末随之病逝,他们的长子楚宗谦年仅十二岁就要继位。】

【承乐帝楚济邦委任了四位才能各异的辅政大臣来辅佐楚宗谦的统治,他们的名字分别叫杨脩、陆广、屈于和、徐靖文。】

【可是这四位辅政大臣都是以文治见长,这引发了文强武弱的全新格局,尤其是在楚宗谦极为年幼的时候继位,这四位辅政大臣直接揽得了朝政大纲,文臣势力空前强大,使得皇威旁落。】

【很快,四位辅政大臣一致认为周室宗亲的权力过大,在各自藩地颇具贤名,可是这样的势力影响了国家的正确统治,四人都主张削藩。】

【楚宗谦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这四位辅政大臣就为他做出了决断,首先是去掉了在晋阳一带驻军的李晟明所握有的兵权,将其召入长安,以欲加之罪,处死了李晟明。】

【大周王朝内的宗室关系错综复杂,他们认为要削藩,必然先削掉势力最大,兵权最广,朝堂关系之中与兵权最为紧密的楚济民。】

【李晟明侍奉三朝,于危难之中和楚世昭携手大破漳河之战,在安定北方之上,功不可没,面对朝廷的召集,自然也没有设防,他轻甲单骑入京,却为人所害,在诏狱之中,已是白发丛生的他只是扬天长笑了三声。】

【他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也知道如今的他已是死局,过往之事,如走马观花,这让他想起了曾经和楚世昭四处征战的日子,好生怀念。】

【“老夫一生行事,无愧高祖,无愧先帝,尔等奸佞,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

【“想来,这应是与高祖一聚的日子了。”】

【“若是能同陛下再征沙场,更是快哉!”】

【狱中白发的李晟明宛如看到了当年威风凛凛的自己,想到了那个微笑着向他伸手的楚世昭。】

【回头看去,李晟明想了想,自己为楚世昭拼尽全力,为东周朝廷赴汤蹈火,到底是值还是不值,到底悔还是不悔。】

【他的答案是值,也不悔。】

【“诸君,我来迟也。”李晟明望向狱中的墙壁,决意以死明志,保全清白。】

【而李晟明也已经想到了那个正在为他斟满一壶酒,笑着赔罪的楚世昭了。】

【老子这辈子可算是对得起你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