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行为致使领军对抗南方起义军的卢恩不得不遣军回朝,在震怒之下,写出了一则讨贼檄文共伐‘国贼’。】
【广威二年八月,以王守义为首的蚁贼在卢恩回朝过后,得到了迅速崛起的机会,很快就攻打下了应天府。】
【广威二年九月,班师回朝的卢恩和桓节的军队再次发生了战事,固守长安的桓节再度击退了卢恩。】
【同时,桓节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将卢恩在长安之中的全族诛杀。】
【卢恩本就年事已高,因此气急而病,没有多久就病死了。】
【不多时,一个杨方的将领在清晰认知到了局势过后,整合了整支中央军,向各地的节度使、藩王求援,共讨国贼。】
【迫于压力之下,桓节自知他是难以对抗,决定携天子北狩凉州。】
【广威二年十月,桓节率众试图退到凉州,却不成想段琦为了自保,以图划清和桓节之间的界限,在凉州,双方再度开战。】
【桓节部久经战事,早已疲惫,先是平定了皇甫坚的倒戈,又是力敌卢恩的中央军,如今再战以逸待劳的段琦,军中将士又无嘉奖,军心已然糜烂。】
【广威二年十一月,桓节未能战胜据守凉州的段琦,而麾下的亲兵在接连不断的战事中死伤殆尽,只剩下了一些唯利是从的溃军。】
【随军的小天子楚世驹也被段琦所救下。】
【桓节不得不再度逃亡。】
【如今的桓节,亲兵之中只剩下三百轻骑,不足五十余众的重骑。】
【看着他们脸上的斑驳血迹,桓节面露苦色,知道自己如今已经是大势已去。】
【就算是回到了凉州,桓节也难以面对凉州的父老乡亲。】
【他抬起剑来。】
【“我已无颜面对诸君,可取我头颅献给长安奔个前程。”】
【“大将军,何故如此,我等尚且还有这一口气。”一人用着沙哑的声音道。】
【“我若是不死,尔等怎有活路可言。”桓节轻叹一口气,“余下,唯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去鲁郡投我那兄长,二是取我头颅献于长安。”】
【他不再多言,在众目之下,猛然抬手,剑影一闪,桓节身影轻轻摇曳,倒在了地上。】
【在桓节死后,其余将士决定将其掩埋在此,毅然决定朝着鲁郡而去。】
【广威二年十二月,在桓节战败于段琦,兵败下落不明后,段琦将幼主楚世驹归于旧都,在长安的世家大族开始清算桓氏,他们要求鲁郡就藩的晋王楚世昭将桓节的兄长桓盛、桓节的妹妹桓奕送回长安,以敬正法。】
【桓盛多年久事于楚世昭,不愿拖累对方,向楚世昭请辞,愿入长安以受国法。】
桓奕快要被气吐血了。
她想过她的二兄要埋个大坑,却没有想到埋的坑那么大。
这样的罪状,被清算的话,三族肯定没了,而桓氏的基业也都被桓节给打光了。
能打是没用的,出来混靠的是人情世故。
打赢了皇甫坚,打赢了卢恩有用吗?经得住你从头到尾一直在和别人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