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103 交锋5k(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这是一个已经有印证的业务,我们的用户群体又天然重合,另外,我们初步研究市面上的前程无忧等品牌,内在本质没什么区别,这不是一个有很高门槛的领域。”

“关于百晓生的定位,社交与话题的相辅相成,我们有在意向书上阐述,单纯说理论不会有更多的东西,还是实践吧,实践出真知,也可能出新知。”

俞兴的回答不紧不慢,这种态度也成功让同事们的心情放缓下来。

刘建凯迅速跟进道:“俞总,你们这个百晓生的机制初步得到了效果,但它并不复杂,也没有建立护城河,整个平台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是啊,所以,我们才需要融资。”吕海颖见状,知道对方在拉高资金价值,帮腔回应,“百晓生已经抢先两步,只要资金到位,我们的生态圈会迅速成熟,一旦真正的跑起来,也就降低了竞品起来的可能性。”

她又说道:“而且,我们没有打广告,仅凭口碑就做出现在的用户量,相信大家能看到亮点。”

吕海颖在“大家”两个字上面用了重音,显然指的是更多投资机构。

虽说,除了今日资本,“大家”还没真正的看到亮点,但己方相信“大家”。

刘建凯提了个团队研究的问题:“俞总,你们应该知道吧,招聘业务的营收是面向B端的企业,而从现在的观察来看,百晓生的话题机制,包括你们的匿名措施,更容易带出的是企业的负面消息。”

“这其实是不利于招聘业务的营收推进,C端是很难收到钱的。”

“这是一个本质的冲突,你们有考虑如何来解决吗?”

百晓生的立场更多站在职场员工身上,而招聘业务是从企业方面收钱,C端和B端的矛盾是存在的。

不可能说今天曝了臻爱或者携城的猛料,明天还能顺利从它们身上收到开拓业务的钱。

百晓生必然想快速发展,那怎么快速呢?

现在摆出来的就是以话题来吸引C端,但这方面越好,B端的招聘业务就必然越困难,再加上,职场平台的竞争力度低,招聘领域的竞争一点都不少。

这种中期营收的饼就显得不够圆。

吕海颖被这个话题问住了,公司里之前并没有讨论到这一步。

她忍不住看向师兄。

办公室里短暂的安静了几秒,徐欣与刘建凯都在观察对面的核心团队表现。

宋宇锋本能的感觉这种局面不能这样尬下去,沉吟道:“刘总,话也不能这样说,我们吧……”

俞兴摆摆手,打断董事长的发言,大方承认道:“刘总这一点说得很好,是我们之前没考虑到的,毕竟还没进展到那一步。”

他没有否认听起来很合理的问题。

这也是否认不了的,大家的本能反应已经在对面眼里了。

也没必要否认。

“好在招聘业务不是我们计划里的核心业务。”俞兴认真的说道,“招聘会是未来一个重要的部分,会是有力的补充,另外,B端与C端的冲突不是那么不可调和,只要C端的用户群体数量上去了,这部分自然就有B端的价值,只是看怎么来做而已。”

“业界对于百晓生起到的作用,咱们说这是爆料也好,监督也罢,现在都是很陌生的,也就意味着需要适应。”

“我们上线两个月就收到了两张律师函,我相信也是很罕见的。”

“但是,业界不会一直陌生,当企业熟悉或者适应了百晓生在行业里的生态位,我相信冲突就不会那么激烈,彼此之间也有沟通的余地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