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忠已经把想要的大飞机都换回到国内来了,加上老毛子的血已经都流干,新的二毛已经站了起来,继承了原先的老毛子的遗产,在政治还没有清明之前,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它做生意,而至于来自于牟其忠的订单,也就自然而然没有了,现在陆阳都不可能短时间内,去北边找到其他的订单来代替它。
那要怎么办?
明知道它是一锤子买卖,现在一锤子买卖干完了,钱也挣到手了,总不可能把厂子关了吧?
开玩笑的。
这家工厂已经不比从前。
在它的名字还叫福利棉纺织厂的时代,它总共也就拥有工人不到200人,虽然都是一些残疾人,可是现在它有多少工人?
陆阳没有仔细算过,但下面肯定会有统计,想要在那么短时间内,赶出价值起码好几百万的军大衣,而且还不只是一批,而是很多批次,想想都大致起码应该不会低于1000名缝纫女工,加上之前保留的残疾纺纱女工,这会是多么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是说能下岗,就能全部下岗的吗?
显然是不可能。
政府不会答应。
陆阳也不会去做这种蠢事情。
更何况,他还答应过耿老厂长,这位外公的学生,一定会把厂子开下去,哪怕是赔本挣吆喝他都也认,总之就一句话,只要他陆阳在一天,就绝不会再让这些已经下过一次岗,差点走到绝境的残疾人工人在,再一次深刻体会到那种绝境的滋味,这是他给这位老人的承诺。
当初请这位老人出山的时候,陆阳可是答应的好好的,难道就因为现在少了北面而来的订单,就要食言而肥了吗?
不是的,陆阳很快就做出决定。
把昭县总厂这边的订单,直接砍一半,分给宝庆市的分厂,然后总厂这边停止继续招人,停止继续扩张。
这就是陆阳的应对方法。
而显然,这样做是肯定会对昭县这边的总厂造成一定影响的。
但是当时因为总厂这边的订单本来就是做都做不完,加上陆阳一道命令下来,停止继续扩张,停止继续再招新的住家缝纫女工,马上这种影响就几乎降到了微乎其微,所有的工人还是继续有活干,就没有感觉到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影响出现,并且还造成营收的下滑的呢?
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陆阳之前早说过的,全民山寨时代的来临。
昭县是个人口大县,在90年代初,人口就已经超过了百万,这在国内的县一级城市中,绝对是属于罕见的。
而昭县还偏偏又很缺耕地,而且也很缺水,缺耕地,加缺水,这就造成一个结果,昭县的耕地根本就无法养活昭县的人民。
老话说的好,穷则变,变则通。
改革开放以后,在整个三湘大地上,昭县人民是第一个响应号召,青壮们挑着扁担,提着篮子,走街串巷,做起了小生意。
这里的人民不怕吃苦,办得蛮,他们也不去学其他市县的兄弟南下加入沿海地区打工团,他们始终都秉承着一种的传承信念,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今天做小老板,来日又何尝不能成为大老板?
这就是邵商精神,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