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和他“天才”身份不符的是,他在队内唯一的朋友居然是林奇这个“废材”。
在三流烂大街小说的剧情里,天才总是高傲的、目中无人的,是想踩主角结果却被主角反杀的工具人。
但特奥不一样,他偏偏和林奇关系最好。
特奥严肃得有些过分的态度和沉闷的性格让他在喜欢闹腾青年队并不受欢迎,而林奇的亚洲面孔也注定了他在这儿朋友不多。
队友们不至于排斥他俩,只是对他们确实不太热情,他们就好像那种永远不会被邀请去参加同学聚会的家伙。
不过这两个怪人之间反倒产生了些化学反应。
以前的那个林奇觉得特奥其实外冷内热很热心,特奥也不排斥亚洲朋友。
打过招呼后,特奥多西奇继续用冰冷得毫无感情的语气说:“别太担心受伤”
“嗯嗯。”林奇点头答应。
“今天一线队教练要来看比赛。”
“哦,你紧张不?”
特奥没有回答,只是摇头。
“呃。。。。。。喝水吗,我刚刚多买了一瓶。”
“不。”
林奇:。。。。。。
怪不得这混蛋没朋友啊,他说的每句话,音色都像毫无感情的机器人,而且说话时能精简就绝不多说一个词!
和DeepSeek对话都比他有人味儿!
但紧接着,这个没有感情的塞尔维亚人工智能却说了一句让林奇暖心的话。
“我,待会,给你传球。”
简单的一些热身训练后,训练赛即将开始。林奇摩拳擦掌,他现在很想知道这具静态天赋炸裂的身体能做些什么。
可最终他却得知自己没有进入训练赛名单。
青年队主帅博什科决定告诉林奇一个残酷的消息:
“我想你还没有做好打比赛的准备,目前你暂时不在我们的正式名单内。事实上,林奇,我觉得。。。。。。你还是先回U16梯队比较合适。”
上帝作证,博什科对林奇并没有私人意见,他只是真的不想再看见林奇在对抗后痛苦的蜷缩在木地板上。
这具203公分的骨架就仿佛是陈列在战争纪念馆里的残损装甲车,已经无法投入使用。
塞尔维亚每年有无数孩子进入各俱乐部的梯队进行训练,从5岁到16岁,付出多年的努力,但最终能登上职业舞台的终归只是凤毛麟角的那一小撮,其中大部分孩子都会失去追梦的机会。
这确实很残酷,但就是现实。
期待很久的林奇显然不会接受这个结果,在欧洲,如果16岁还不能随青年队打比赛,那基本就等同于彻底和职业篮球说再见了。
“回U16梯队?开什么玩笑?队医都说了我身体没问题!你秃顶了都还想着靠发型抢救一下呢,凭什么让我坐冷板凳?我也应该有机会试试,哪怕几分钟出场时间也行啊!”
博什科对林奇的反应感到既气愤又惊讶,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头顶。
不是。。。。。。我早早秃顶这事儿就那么明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