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不会将这些人当成一个个数字对待。
也不会以为他只要做到承诺的那些,就一切万事大吉,这些人都会如牛马一般任凭驱使,为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出工出力。
虽然,他对游民和饥民,没有先天的歧视和偏见。
但一想到这类群体以百万为单位聚集在一起,统一劳动之后,耿煊就很容易联想到一些极糟糕的案例。
要是在施工过程中,被某个“英雄豪杰”挖出一具独眼石头人,或者从大湖里面弄出条腹内藏书的怪鱼,亦或者能怪叫的狐狸,那乐子就有点大了。
归根到底,这就是管理能力拖了后腿。
管理的压力,会随着人数的增加,呈指数级上升。
现在这世道,远没有进化到可以流畅管理直接参与者数量超百万级,间接参与人数很可能超千万级的超级工程的阶段。
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意识到这背后真正的难点在哪里。
组织协调,资源分配,信息沟通,技术整合,风险控制,项目管理,物流管理……涉及到的前置知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其中存在的鸿沟,不是靠一个“严格认真”就能够填平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工具的协调,存储,发放以及回收。
若是没有足够的数学与运筹学基础,很可能就造成一边仓库中工具堆积如山,无法投入使用,另一边数以万计的人排队一天,结果都没领到工具的情况。
若无法让每一个参与者真正的,有效的“流动”起来,那人数的增加将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只要有可能,耿煊都不会选择“无脑堆人头”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
要尽量控制直接参与这项超级工程的人数,耿煊想到了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对此世之人来说,很好理解,却很难办到。
那就是增加修炼者的数量。
一个大工是普通成年坊民一天的工作量。
而修炼者的身体素质,哪怕只是最低层次的炼皮境界,其力量和耐力,都远超普通成年坊民,一天就干出五六个“大工”并不难。
若是修为更高,还有特殊擅长,比如耿煊承诺提供的那超过千名修炼了地行术的“专业人士”,与普通坊民放一起,那简直和一个个人形挖掘机差不多。
这就能极大的缩减工程参与者的数量。
但这又有一个问题,耿煊此前在“赭红眼”盆地就已经领教过。
即修炼者的自尊,不容许他们从事过于“低贱”的工作。
哪怕凭借强横的势力强迫他们劳动,也必须是那种具备极高意义的,而不是如耕田翻地这样的“贱役”。
所以,他不仅要想办法弄来更多的修炼者,还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另一个方向,对耿煊来说,很容易想到,对此世之人来说,却很容易忽略。
那就是对工具进行改良,甚至是重新发明创造,以及对工序进行更合理的设计。
以达到缩减工程量,以及提升人均效率,最终实现缩减工程直接参与者人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