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速度越快,他身体的前倾就会越来越大。
但这并不会影响他身体的稳定性和视野,一切甚至不需要他刻意而为,随着速度的增减,身体姿态会很自然的调整到最稳定的状态。
……
在赶路之余,耿煊还要根据隧洞的走向,以及捕捉到的人迹,寻找到每一处隧洞挖掘工地。
观察那些挖掘者的基本状态,并确认里面隶属于董观嫡系人马的数量还有与其他隧洞挖掘者之间的关系。
十二月十四日,上午九点左右。
耿煊站在一座孤峰突起的山顶,在身后一轮冉冉而起的大日相助下,借着天高气爽,碧空如洗,向着西侧极目远眺。
从他身下这座高峰开始,赤乌山千沟万壑、高崖层峦的险峻画风,迅速变成了另一幅模样。
缓缓起伏的丘峦,越向远处,地势越是平缓。
在数十里近百里之外,耿煊已能隐隐看见完全有别于自然荒野的画风。
“那应是农田吧?……这么说,这里真就是皓州地界了。”耿煊心中如此想。
——因为“燧珠”附带的真视之眼,让耿煊有着远超常人的敏锐目力,但这主要是体现在“清晰度”上。
寻常人因为距离远,或者光线昏暗的“模糊视物”,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但他的目光并不真的具备望远镜一般的能力,依然遵循近大远小的自然规律。
因为距离太远,所视之物体积太小,甚至小到比针尖还不如的细点,那他依然是看不清的。
当距离远到数十上百里之外,除了大地的起伏,山体的轮廓,以及成片农田这类有着较大面积以及规则形状的物体,才能被他的目光勉强捕捉。
至于人、树、房屋之内,则完全融进了广袤大地的背景中,根本分辨不清。
……
耿煊站在山顶,向着皓州方向驻足观看了一会儿,也趁机吞服几颗精元丹,喝点水,恢复一下体能。
这段行程,直线距离只有百余公里,可实际行程,却将近三百公里。
即便在宗师境“相马术”的加成下速度有了大幅度提升,体能方面的消耗也大幅度降低。
这么远的一段路程下来,对耿煊的消耗还是不小。
——路线其实并不曲折,虽然不是一条笔直的线,但若是拉长到数十上百里,也基本可看做一条近似笔直的线。增加这么多里程,主要还是山太多,坡太陡,沟壑也多。
半个小时后,待体能恢复得差不多,该看的也都大概看了一遍,耿煊便没再多留,转身面向朝阳升起的方向,从东侧下山,踏上返程之路。
在“赭红眼”盆地中没有找到的九十名董观嫡系铁骑,已经在十五个工地中被耿煊全部找了出来。
是的,从这里到“赭红眼”盆地西侧,直线距离百余公里(二百二三十里)的赤乌山深处,潜藏着十五个工地。
每个工地根据隧洞挖掘的长短,以及挖掘的难度,人数也有多有少。
这九十人便根据各处工地的具体情况,分散到各个工地。
除了他们这批董观最信任的嫡系核心,还有人数更多的,从陈展这些“特使”体系内部挖掘、推荐、或者自荐而来,总数量大约三百人左右的“副核心”。
将他们与清源集的“二狗子”等同,似乎有些不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