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样一来,就有两个问题。
一是要确保这些隧洞最终要完美的对接在一起,在缺乏测量手段的情况下,《地行篇》中所附带的精准空间感知能力,就是必不可少的。
若是没有这项能力辅助,两条对向挖掘的隧洞大概率不会完美对接,而是会完美错过。
同样,若是没有这项能力辅助,这条隧洞是否能够始终向西,一直通向皓州,而不是在赤乌山中“晕头转向”,最后甚至不知道到底走向何方,也是很值得商榷的一件事。
——让一个人闭着眼睛朝一个方向直线行走,不出几里地,都会歪歪扭扭,甚至在原地兜圈。可想而知,常人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方向感是多么不可靠的一件事。
第二个问题是分段作业本身带来的。
因为从每个断点插入工作面本身,也需要挖掘隧洞。
若是主体隧洞在山体深处,那这额外挖掘的工作量就会增大。
反之,若主体隧洞走向能够充分利用既有的山川地势,在经过这段区域时恰好路线外移,或者干脆就是一段峡谷。
那额外挖掘的工作量就会很小,甚至没有,还能增加出土弃土的效率。
要想减少整体挖掘的工作量,又要尽可能增加更多可同时作业的挖掘面,使这两者兼顾,就使得一条长隧洞必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蜿蜒曲折的线路。
这就涉及到整体线路设计,而不是埋着头一根筋朝某个方向挖就了事,在没有《地行篇》附带的精准空间感知能力的情况下。
要想做成这一切,更是无法想象之事。
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内核支撑,陈展的念头很容易就游移不定。
当他看见这个新挖掘的隧洞,很多乱七八糟的念头便在心头呈现。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主动放任的结果。
因为对未来的茫然甚至是恐惧,让他情愿大脑被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塞满。
就在陈展主动沉浸在这飘忽又迷茫的奇特心境之时,忽觉身侧有异。
扭头看去,见“苏瑞良”已经站在了他的身旁。
“这……就结束了吗?”陈展问。
“嗯,结束了。”“苏瑞良”轻轻点头。
陈展向战场扫了一眼,只见到倒了一地的尸体。
“怎……怎么都死了,就……就没一个投降的吗?”
这个发现,让陈展下意识感到某些不舒服,若是换个时候,这念头他也就主动按下去了。
可此刻,他却毫无顾忌的问了出来,就连心中那点隐约的不舒服,都没有刻意掩饰,通过问话的语气传递了出去。
“苏瑞良”似乎读懂了他微妙的心思,宽慰道:
“据我观察,有心投降的人并不少。
可他们人数实在太少,我们的人太多,个个杀敌立功的心思又过于迫切。
等他们反应过来,明白当下局势,想要开口投降,时机已经过了,人也基本都死光了。”
一方人数太少。
一方杀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