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的是每个身处局中之人,在每一次生与死的碰撞中,各自散发出的“波纹”变化。
他之所以会特意关注这个。
是因为他注意到一个规律。
敌我双方,在接战之前,每个队伍,每个队伍中的每一个体,散发出的“波纹”都是各不相同的。
在保持“人”的共性之时,各有各的个性。
绝对没有两个一样的“波纹”。
可在双方的碰撞开始之后,偶尔便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变化。
某个队伍的“波纹”,会因为各种原因,越来越趋近一致。
这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因为某个人的遇险,或者死亡,激发了某几人的同仇敌忾之心,然后迅速感染扩散,遍及整个队伍。
也可能是一个好的领队连续多次的良好指挥,渐渐让整支队伍都打出了一种“得心应手”、“从容不迫”的感觉。
原因不一而足。
结果就是,不同成员的“波纹”变化开始趋同,具备越来越多的一致性。
而这反应在具体的战局上,这支队伍无一例外都会打出一个超水平的结果。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超常发挥。
不是一个人的超常,而是一群人。
他们仿佛在某种奇妙氛围的加持下,共同进入到某种同频共振的状态之中。
拥有这种奇妙状态的群体,可能存在于己方队伍,也可能存在于敌方队伍。
但却并非完全随机分布。
有的队伍,从其他方面,明明看不出具备任何优势于其他队伍的优点。
但他们就是更容易进入到这种“波纹共振”的状态之内。
“意气相投?相性相合?”
耿煊想到,有的人与有的人,天生就更容易成为伙伴,而有的人与有的人,仿佛天生就犯冲。
很多的仇恨,很多的友谊,很多都是从陌生双方看到的第一眼就奠定了基调。
想到这里,耿煊其中忽发奇想。
“如果这样的话,那有没有一种方法,让我可以轻易将‘相性相合’的一群人从茫茫人海中挑出来,将他们安排到一起呢?
这岂不是很容易就让他们达到‘波纹共振’这种状态,然后轻易就打出超水平的战果出来?”
“数千人中,可能只能挑选出十几个,几十个。
可若是数万人,数十万人,很容易就能挑选出数百,数千这样的队伍。
理论上来说,人的基数越大,‘相性相合’的群体,挑选出来应该就越容易,而且可以让他们组成更大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