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巡至旻州以东,见沧海,转而向南,欲南幸苍州。
一日,见鲸鲵浮于沧海,恰有苍鹰落足其上,继而翩然远去。
帝视之良久,喟然长叹,曰:
‘都谓人生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
既不能上天,与苍鹰同游。
亦不能入地,见厚土黄泉。
勉强凫水横渡,也有溺毙之危,入鱼虾之腹。
终日困缚于大地之上,与牛羊犬马何异?
此万物之灵耶?此万物之灵耶?!’
帝怅然,挥师西返。
十二月,抵元京。
第三次巡幸,由是而止。”
“……”
耿煊盯着这段内容来回看了许多遍。
最后,他默默合上了这本《永和源考》,将其放到一旁。
又伸手将另一本《天润源考》拿在手中。
不需要他特意翻页,提前插好的金叶书签,便将范宏盛等人想要让他看到的内容出现在眼前。
和《永和源考》中,以庄重的,记史一般的文字记录了十三坊民随侍元帝出巡期间的见闻要记不同。
《天润源考》记录了同样在元帝时期,一个出身于元京天润坊的奇人奇事。
而在这个奇人奇事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包含巨大信息量的“前情提要”。
事情还和元帝第三次出巡,因见巨鲸飞鸟,忽然心情抑郁,中途折返之事有关。
说是元帝九年,在大海边发了一通“既不能上天,又不能入地,连下个水都还要被鱼虾所欺,这就是万物之灵?这就是万物之灵?”的感慨之后。
急元帝之所急的天下人,就开始了竞赛一般的探寻上天入地还有下水的办法。
而元帝这随口一段牢骚感慨,也变成了著名的“三行之问”。
即“天行”、“地行”、“水行”。
元帝十六年,一群挖坟盗墓之人,露了个大脸,抢先弄出了个“地行”之法。
虽然,那个“地行”之法与人们期望的相差甚远。
远不能做到行走大地之下,宛如行走在大地之上那般容易。
但这好歹也在元帝面前挣了个大脸,不少本来通缉榜上有名的人物,不仅前罪尽销,还被封了爵。
其中功劳最大的一位,还被赐了一座山,元帝亲口允诺,允许他开宗立派,称尊做祖。
元帝这一举动,直接让天下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