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6章 匪夷所思(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白总指了指,有两位取出两口箱子。

标准的囊匣,专为指定文物制造的储运设备,可防震,防摔,防潮,防尘。

箱子打开,其中一口是青瓷壶,另一口则是一只瓷胎珐琅碗。

林长青戴上手套,先取出了珐琅碗:“仔细看!”

林思成应了一声,刚一抬眼,就被碗底楷书红料的“康熙御制”给刺了一下。

再看花纹,他倒吸一口凉气:

外壁施宫粉色地,周环花卉开光,内饰轮花盛放,间绘繁菊,枝蔓贯通,花繁叶茂……这不就是康熙御制瓷胎画珐琅宫粉地“群芳献瑞”碗?

就他所知:故宫有一只,湾湾故宫也有一只。22年时中汉拍卖拍过一只,成交价1150万。

然后,24年时雅昌网又挂了一只,起价1500万。

那这是其中的哪一只,更或是第五只?

心里惊的不要不要的,睁大眼睛看了两圈,林思成又松了一口气:仿的。

胎质虽细,也很均匀,但稍嫌厚,露胎的地方白度略底,微泛黄色。

构图挺艳,颜色也很丰富,但釉面太亮,不及真品的那种“温润”的玻璃感。

说直白点:年代太近,贼光没有去完。

画工倒是极好,但线条稍嫌繁复,失于灵活,不及真品生动自然。施色有些重,稍显呆板,缺乏层次感。

包浆倒是挺老,但贼光犹在,稍显刺眼,肯定没有“康熙”那么老。林思成估计,顶多一百年左右。

一圈看下来,大致有了判断,林思成再未作声。

老爷子看的很细,差不多又过了十分钟,才抬起头来。

“怎么样?”

林思成言简意骇:“仿品!”

林长青微微一顿,笑着点点头:“怎么判断的?”

“胎质太厚,白度略低。构图过于繁琐,施色过重,失于灵活。釉光太亮,款识浮于表面!”

“说结论!”

“光绪时期的御窑仿品!”

话音刚落,林长青的眼中闪过一抹光,白总身边的两位“噌”的抬起头。

东西是他们买的,过过机器,他们当然知道是不是仿品,仿自什么年代,又仿自何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