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非通袁,以死为证!”
言罢,把剑一横,血如泉涌,张诚倒地,死不瞑目。
此举一出,全场为之一寂,众皆哗然间,李均第一个反应过来,捶胸顿足,扼腕而叹。
“我为奸人所误,中袁贼之计策也!
害死张兄这等忠义之人,悔之无极!”
他说着,双眼含泪,怒指赵达、王乾、王坤三人。
“通袁贼子!
安敢沆瀣一气,污蔑张兄,我与汝等不共戴天!”
言罢,他急命众将曰:
“张将军忠义至此,反为此等奸贼设计陷害,逼迫身死。
血海深仇,岂能不报?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众将士随我为张兄复仇!!!”
众将顿现哀兵之势,攻势欲急欲盛,齐呼之。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特别是原本张诚之麾下,他们抢下张诚尸首,哀莫大于心死,皆呼“张将军!”哀之。
此刻闻听李均复仇之语,顿时像是重拾目标,即刻与李均合兵一处,死命往赵达处杀来。
虽然李均也是逼死张诚的主要矛盾之一,但张诚临死都在向李均证明他对陷阵的忠心,他们又怎么可能在将军死后反叛,继续与手执陷阵大义的李均作战?
反而是赵达这个现成的通袁反贼,明晃晃的就在身侧。
若不是他与那死去的通袁使者联手使计诬陷,张诚将军又怎会被李均将军误会,不得不以死明志?
“赵达奸贼,吾等必杀汝,以证将军忠名!”
随着张诚自戕,他麾下骤然倒戈,原本因赵达率军援助,而倾斜的天平再度倒转。
甚至因张诚为证忠心而自戕的壮举冲击,两方人之间,孰忠孰奸,一目了然。
使赵达、王乾、王坤麾下原本就心向陷阵的士卒,不少都心生犹豫,甚至临阵倒戈。
随着一声声“陷阵之志,有死无生”的高呼,局势急转直下,一面倒的倒戈与溃败开始了。
赵达恨声痛骂,“张诚无谋,累死三军!
我之兴汉大业,竟毁在这愚忠之人手上!”
未几,李均率大军杀至,一剑将之枭首。
王乾、王坤告饶曰:
“李兄饶命,真是误会,我等徒求活耳,非是通袁。”
“李兄明鉴,我心向高公,一心陷阵,绝非背义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