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四百一十五章 人才寄生(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李长河摇了摇头:“你们现在不懂,再过些年,这些房子,可不单纯的是房子。”

不管是四合院还是老洋房,李长河现在大肆购买,并不单纯的是为了投资,更重要的,其实是积累资源。

现在的朱琳和龚雪其实并不明白,未来四合院和老洋房,会成为一种高端的稀缺资源。

这种资源,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

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慢慢的发展,前期的商业精英一定会有一个社会层级的变化,就像成了富豪就得学会打高尔夫,得学会马术俱乐部,得慢慢的熟悉一些他们原本不熟悉的商业元素。

而这些东西带来的,很多时候不只是金钱,也包括人情利益。

四合院,老洋房这些,就是具备这种属性的稀缺产品。

当然,除此之外,李长河还有一个心思,他没有说,那就是他要打造一条国内外的人力资源产业链。

伴随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此刻的华夏就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开始对着全世界放开了探索的渠道。

国内的商业资源是一个宝藏,但是同样的,国内的人力资源,也是一个宝藏。

八九十年代,很多精英走出国门,移居欧美,对于国家来说,代表着大量的人才流失。

但是对于李长河来说,他其实可以把这种人才流失化为自己的优势。

李长河初步的考虑,就是在华夏和米国之间,打造一条中介链条。

这个链条,不单纯的是移民那么简单,而是包括法律,商业等行业的全方位扶持。

比如说精英人才A准备移民米国,那么他除了处理国内的产业之外,同样需要在米国购置产业,找工作,落户,甚至学习。

而这中间,会牵扯到包括律师,房产,会计等多个欧美的产业方向。

李长河的意图,就是依托这个链条,创建自己的法律机构和财会机构。

在欧美,一个法律,一个财务,都是企业的重中之重。

李长河不可能完全依靠欧美的法律财会人才,培养自己的人手是必须的。

而李长河现在思索的,就是利用这二十年,人才外流的时机,把一部分外流人才掌握在手中,然后慢慢的转变为自己的力量。

如此一来,这股力量既可以影响米国,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国内。

这也算是他为自己准备创造的一张底牌,一张提高他在海外华人心中影响力的底牌。

而如今李长河给这个链条选定的起点,就是魔都和京城,不过京城那边风向敏感,短期内李长河不打算操作,反倒是魔都这边,可以先进行尝试。

这也是李长河找汤洪军帮忙的原因。

现如今国内能出国的人,一方面是海外关系,一方面就是国内有资产,处理了资产出去。

而主要的资产其实都是以房产为主。

魔都和汤洪军,这是这条线路上面的起始点。

李长河打算从他开始,依托未来华夏的出国热潮,然后通过移民这个链条,慢慢的扩散出一个专属于出国华人的涵盖法律财会商业艺术等群体的精英网络。

再过二十年,说不定就能成为一个专属于海外华人的内部组织,就像传说中犹太人内部组建的【锡安长老会】一样。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