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冲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闻言撇撇嘴,中日友好个屁!
当然,这句话这个年代还是不适合说的,毕竟现在国家对本子有所求。
不过八十年代也确实算是中日友好的十多年,而这友好的前提,实际上都源自于中美友好。
所以说啊,国与国哪有什么友谊,都是利益!
“那你们是也想在青年制片厂拍电影?”
李长河心里吐槽了几句之后,立刻回到了正题上。
而朱琳则是轻声地说道;“差不多吧,但是不是电影。”
“最近青年电影制片厂那边重新进了一批拍摄设备,供学校教学使用也供老师拍摄使用。”
“田壮壮有能力从厂里把设备借出来,他想尝试攒个局,拍个短片。”
“不过现在没好本子,他让我回来找你问问,有没有兴趣出个本子。”
“出本子拍短片?”
“这么说,你们的胶片实际上不多是吧!”
李长河思索了一下,开口问道。
即便田壮壮关系通天,青年电影制片厂撑死能给他出借摄影设备,胶片绝不可能给太多。
这玩意儿是个消耗品,价格又贵,不可能任由田壮壮一直造。
“肯定啊,估计也就够个十几二十分钟的吧。”
“怎么样,你有兴趣给他写吗?”
朱琳冲李长河好奇的问道。
李长河思索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这么短的时间,玩短片没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搞个纪录片呢?”
“纪录片?”
朱琳听到李长河的话,有些诧异。
她不是不知道纪录片,但是这种类型还比较少见,北电目前的导演系,还没有纪录片这个专业。
“对,你们现在与其搞个短片,我觉得不如搞个纪录片。”
李长河笑着说道。
“纪录片,纪录什么?”
朱琳则是好奇的继续问道。
“纪录京城,纪录青年,纪录这个时代展望未来的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