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他们就到了首都机场,主要是一路上车少,还没有红绿灯,速度自然就快了。
“长河同志,一路顺风!”
帮李长河下车拿了行礼之后,小赵冲李长河挥了挥手,说了句祝福。
“再见!”
李长河跟他摆摆手,随后提着行李箱,走进了如今首都机场的候机大厅。
这个时期的首都机场,正在扩建,而且大致上已经扩建完了。
但是新的机场大厅还没启用,李长河来的,还是老大厅。
大厅里面的座椅上,零零散散的坐着几个乘客。
李长河则是拿着早就开好的介绍信,来到了购票处。
这个年代,并不是说只有干部才能坐飞机,而是正科级以上的干部买机票可以报销。
事实上很多普通人都能坐飞机,但是开介绍信麻烦。
飞机票的介绍信,只能由县团级以上的单位才能开具,基层开具的介绍信没有买票的资格。
航空公司只认介绍信,就像李长河拿着国家旅游局的介绍信,哪怕是没有公职,也可以买票坐飞机。
很快,轮到了李长河,他把介绍信递进了小窗口。
里面的人审核了一下,然后开始填写内容,等完成后,将一本小册子地给了他。
这本小册子,就是如今的飞机票。
要不是李长河见过他老爹的飞机票,他也想不到,如今的飞机票不是一张纸,而是一本小册子。
封面有封皮,印着民航的名字,然后打开之后,里面有好几联,包括旅客联,财务联,结算联,上面全都是里面的工作人员手工填写的。
而在封底,印着旅客须知的内容。
而除了手写机票之外,工作人员还得手工计算这次航班剩余的座位,然后再告诉值机柜台,柜台再由此出具座位标签。
李长河根据座位标签,然后再去值机,地勤人员会核对他的纸质机票和身份证件,最后在手工登机牌和行李牌上盖章,这样才算完成登机手续。
这一套下来很费时间,唯独的好处就是安检不严格,或者说没有安检。
工作人员就是贴了张告示,提醒你哪些东西不能带上飞机,别的没了。
像后世检查行李箱之类的操作统统没有。
李长河登上飞机之后,看了一眼,机舱里零零散散坐了十多个人了。
而整个机舱,座位算下来,也就四十个座左右,跟后世动辄几百人的机舱完全没法比。
“同志,您好,我看一下您的登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