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局长来到领导的面前,好奇的拿起了桌上的计划书,然后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卢局长有些诧异:“这是?”
“一个北大的学生写的,想要拿这个见包先生,跟我这边打过来了会见申请。”
领导轻声的说道。
“北大?他怎么知道起然来了?”
包钰刚别名起然,卢局长跟他夫人是亲表兄妹,四十年代在魔都的时候两个人就合作过很多次。
听到卢局长的发问,领导笑着摇摇头:“是个巧合,这位叫李长河的北大学生,每个周末和假期都会去京城饭店帮他们的服务人员培训英语。”
“昨天他去了,跟服务员聊天意外知道的,然后据说这个同学回到学校连夜写了这份计划书,今天以北大的名义打过来的申请。”
“对了,他本身就是经济系的学生,我估计也是专业对口,所以起了心思。”
“所以我想跟你商量一下,这个申请,我们到底批不批?”
“经济系的学生,原来如此,从我的眼光和经验来看,这份计划书写的倒是挺好,理论依据都很充足,估计也是费了功夫,毕竟这里面的数据,不是一天一夜能搜集出来的。”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这样的优秀学生,我是持鼓励态度的,学了东西就要实践,光纸上谈兵那是白学。”
“不过起然那边毕竟是私下前来,我们不好安排任务,不如这样,我拿着计划书,去给他看一下。”
“如果他同意见面,我们就安排他们见面。”
“如果起然不同意,那我们就只能跟这位同学说声抱歉了,你看怎么样?”
卢局长轻声的说道。
领导点点头:“我觉得也是这样合适,我们还是要尊重包先生的意思。”
“那就这样,你去跟包先生见一下,问一问他的意见,我们根据他的意见再回复北大。”
“行,那我去跟起然见一下。”
卢局长说完,将计划书收进了文件袋里面,然后拿着离开。
“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待卢局长离开后,领导轻轻地感叹了一声。
当年他们那些知识青年,也是如此的充满激情和热血,只要发现丝毫的机会,都愿意大胆的尝试,从不惧怕失败。
而现在,在这个李长河的身上,让他看到了同样的特质。
这就是不灭的薪火,是国家复兴的希望。
感叹完之后,领导拿起钢笔,继续工作。
年轻人都这么有冲劲,他这老骥伏枥,也不能差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