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关于军工厂武器加强管理的圣旨才刚刚下达,徐辉祖怎么就拿着文书来找自己签字了呢?
莫不是早有准备?
徐辉祖笑道:“宋国公虽被任命为军务大臣,但此前在开封坐镇,才刚刚回朝几日,尚不清楚咱们陛下办事的风格。”
“陛下早有严令,凡是他下旨要办的事,军务处和政务处不得拖延片刻,当日事,当日毕。”
“咱们先按陛下旨意,将命令传达下去。”
“具体的实施细则,等以后再仔细推敲。”
“此事涉及政务处,还得双方协调。”
“抓紧做好了,陛下那里才好交待。”
这件事朱允熥下了圣旨,但这只是下达给军务处和政务处的圣旨,而不是向军工厂传达的圣旨。
到了军工厂的官员手里,他们拿到的,则是军务处和政务处联合下发的文,不是陛下的圣旨。
他们也不清楚这是不是陛下的旨意,也不需要知道。
这便是朝堂权力的运作了。
对下面的人而言,是不是最高统治者的命令,或者最高统治者是否知晓,都是未知的事情。
通过一定的模糊度和神秘性,来减少最高统治者与下面的直接矛盾,以维护权威。
冯胜连忙打起笑脸道:“魏国公说得极是,我这便签字。”
朱允熥一共任命了九个军务大臣,其中蓝玉、张辅、朱能等三人尚在外地,正指挥大军发起对女真三部的战争。
目前在京城里坐镇的,只有六个军务大臣。
朱允熥制定了轮休制度和值班制度。
规定无论任何节日,军务大臣必须有人在军务处值班,以便处理紧急事务。
凡以军务处发出的命令,皆必须有至少两位以上的军务大臣联名签署,并保留档案,同时知会其他军务大臣。
重大事务,则须所有在京军务大臣集体签署。
政务处亦是同理。
除了日常事务外,军务处和政务处下达任何命令之前,还要先向朱允熥这个皇帝请旨。
不过,实际上,朱允熥除了重大问题和重要人事任命会亲自过问之外,对于军务处和政务处的请求,基本上都是默认批准。
毕竟,他不可能去详细了解每一件事,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胡乱下旨就是乱来了。
还不如让军务处和政务处自行去办。
皇帝在一旁办公,军务大臣和政务大臣们随时觐见,随时请旨,这种方式,恐怕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