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收圣旨收得多了,也就麻木了,不会再特别重视。
一般的事务皆是政务处或军务处处理,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这个皇帝才做出批示,下面的人也好分得清轻重缓急。
事实上,在大部分事情上,朱允熥虽然给军务处或政务处下了旨意,可真正向下面传达指令的时候,反而会将这一点故意隐去。
仅以军务处或政务处的名义发文,下指令,而不是以圣旨的形式下发。
这也是为了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占据政治上的主动。
下面的人若有不满,也会骂军务处或政务处,而不是骂他这个皇帝。
如此一来,矛盾便转移到了军务处和政务处,而他皇帝的权威反而得到了维护。
这也是为什么要设置军务处和政务处,统领军务政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也不是什么事情,朱允熥都不做批示。
需要的时候,他随时可以介入。
朱允熥翻阅着手中的简报,眉头忽然微微皱了皱。
军务处和政务处皆是新成立不久,事务繁多,其中最重要的事,自然是挑选合适的官员走马上任。
尤其是军务处下属各处皆是新设,需要的官员数量不少。
而政务处的重中之重,则是各省巡抚和巡按的人选。
这些人皆是朝中重臣,主管一省事务,每一个都举足轻重。
朱允熥对此也盯得很紧。
权力,首先是人事大权,然后才是其他的。
不过,今日倒是有一项不大小的事务,引起了朱允熥的注意。
“将制造武器的工厂划归军务处管辖?”
这是来自军务处的提议,理由也列举了一大堆。
诸如方便给军队提供支援等等。
但朱允熥很快摇了摇头。
军工厂直接交到军队手中,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这个道理就和军队不能经商,也不能去种田养猪一样。
不过,军工厂确实有其特殊性。
稍稍思索后,朱允熥提笔写道:“军工厂管辖权保持不变,但允许军方派出人员,常驻军工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厂生产完成军队所需的各类武器。”
“凡武器出厂,除有政务处批文外,也需要军方的许可。”
写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
当初兴建工厂的时候,为了便利,皆建在距离金陵城不过数十里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