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各处城门虽由应天府的衙差接管,但刑部也派了人马监督。”
“无论应天府的衙差,还是刑部人马,可都不是原来那种征发来的闲杂差役,而是专职的差官。”
“他们同样也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虽不是军队,实则几与军队无异。”
“政务处还决定组建专门的内卫,这些内卫,除了没有装备军队的重型火炮以外,所用枪支皆是军队的标准,人员训练亦与军队无异。”
“内卫由刑部总领,地方各级官府衙门指挥统率,用于处理突发事项,以防民变。”
“应天府是最快组建的,眼下各城门附近,应该都有内卫的兵马驻防。”
“内卫原就是各省都指挥使麾下的军队,转过来罢了。”
“但内卫管理更严,待遇更好,又装备有火枪,较之原来的旧军,恐怕战力反而加强了。”
朱橚的眉头不由得皱起,冷哼道:“朱允熥的分权制衡之术,倒是玩得很溜。”
“但不管如何,城门不关,对我们总是好事。”
他又拉着冯胜说了一阵,详细了解朝中的诸多变化,方让冯胜离去。
第二日一早,朱橚便悄然离开王府,来到宫里的侧门,东华门外。
御膳房位于皇宫的前部东侧,寻常买菜采购,都是自东华门进出。
说起来,宫中二十四监,与外面打交道打得最多的,首推执掌御膳房的尚膳监了。
毕竟,尚膳监每日都要去外面采购各种鱼肉,蔬菜水果。
不久前,皇后顾盼君提议扩建宫殿,整个大明的皇宫,都要向外扩展一大圈。
眼下圈地都已经圈好了,正在建设之中。
东华门外,处处都是工地,举目望去,尽是忙碌不停的工匠们。
施工之地,闲杂人等,也不能进入这里。
但以朱橚藩王的地位身份,哪怕他有意遮掩,乔装而来,也自有办法进入此地。
看着四周的工地,朱橚不由得冷哼了一声。
朝野上下都夸赞朱允熥是千古难得的仁君,明君,《大明日报》上更是将其夸上了天。
仿佛世间君王,再无人能出其左右。
单看他兴建宫殿的规模,光是占地面积之广,较之原来就大了好几倍。
如今虽还看不出具体的模样,但据说按设计图纸,建造得极为奢华。
如此贪图享受,岂不是昏君所为吗?
可恨朝中的大臣,只一味迎合,巴结讨好,竟对这等奢靡行为,亦熟视无睹,无人直言劝谏。
朱橚在东华门外等了一会儿,便见尚膳监的总管太监孙德英走了出来。
朱橚使了一个眼色,身边的亲信连忙上前,将那孙德英引了过来,又在四周巡视,不让闲人靠近。
“孙公公,前番所托之事,考虑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