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国家大量投入的支撑下,自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枪支大炮的技术仍然在不断突飞猛进。
如今的时代,技术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对技术投入的回报更是要大得多,技术改进的空间更大,改进也更容易。
在朱允熥的有心推动下,技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
在原来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往往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演变的一点点技术提升,在大明的军工厂里,往往一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带来的副作用是,枪支淘汰的速度也非常快。
前一批枪支刚定型生产完成,装备军队。
后一批新的枪支,又已经做了新的技术改进,定型生产更先进的枪支。
生产的速度,亦是越来越快。
以至于现在招募新军,培训新军士兵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军工厂里枪支大炮的生产速度。
从一开始的缺武器,如今已变成了缺人。
当然,这也是因为朱允熥没有将制造出来的枪支大炮发放给原来的旧军。
他是抱着宁缺勿滥的想法。
所有需要装备新式武器的军队,都要经过大明军事学院的严格培训。
新军就该有新的气象,新的风貌。
与原来的旧军相比,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要不然,拿了枪支大炮,却成了军阀,那麻烦才大了。
大明军事学院的规模不够,可以扩建,可以兴办新的军事学院。
唯独不能是没有经过培训,没有进行过改编的旧军。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武器多得用不完的现象。
新军的武器,迅速换新。
而淘汰下来的,则被收上去,锁到了仓库里面。
给这十支雇佣军发的,就是这些淘汰武器了。
不过,尽管是新军淘汰的装备,但相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先进了。
给他们的战船,上面的炮也远没有大明海军的战船炮多。
倒是与海军的运输舰相差无几。
可他们能拿到这样的“战船”,已是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