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明工业化的速度来看,用不了多少年,市场上对羊的需求,就会远远超过马匹。
“臣明白了!”杨荣应声道。
朝堂上无论怎么争论,最后都是朱允熥一言而定。
这就是帝王的权柄。
夏原吉又出列道:“还有一件事,是关于陛下的婚礼和登基典礼。”
“臣等初步拟定腊月二十八日举办登基典礼,明年正月初六日举行大婚。”
依儒家礼制,至亲逝世后,应守孝三年。
不过,礼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儒家礼法也并非完全不通人情。
比如说,有一个变通的办法是举行“丧堂婚礼”。
即在至亲下葬之前,新人于灵堂前拜堂成亲。
在礼法上,这是让逝世的亲人看着自己的儿孙子女成婚,是为尽孝,而不是不孝了。
朱允熥丧父才两年多时间,孝期都未满。
之前给他安排“后宫”人选,一则是眼看着三年丧期即将结束。
二来嘛,有老朱在,只要老朱吩咐一声,三年守丧期限,仍然是可以跳过去的。
这也是儒家的礼法。
即若父母去世,但爷爷还在,守多久时间的丧,什么时候结婚,由爷爷说了算,不管时间多久,都不算“不孝”。
毕竟,礼法上,爷爷要高于父亲。
只不过现实中,爷爷通常会死在父亲的前面,也没办法去替孙子做主。
故而这一条用得不多。
至于皇帝登基大典这样的喜事,更是早就想出了用一天代替一个月的法子。
依礼法,三年丧期只是通俗的说法,实际上,丧期里的一年,指九个月,而不是十二个月。
即准确的守丧时间是二十七个月。
皇家以一天代替一个月,即先帝驾崩二十七天后,新皇帝便可举行正式的登基大典。
虽然朱允熥如今还年轻,但他们几人都希望他能早日有子嗣,而不愿将婚期拖到二十七个月之后,故而才想着进行灵堂婚礼。
“臣以为不妥!”正当朱允熥沉思之际,姚广孝出列。
老和尚今日身着官服,戴上了官帽,也没有再自称贫僧。
这些天,他来见朱允熥皆是如此。
但一离开,回去便立即换上僧衣,仍以“道衍”和尚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