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朱 要你扶他登基称帝(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他深吸了一口气,明白自己是非说不可了。

当下迅速在脑海内清理了一下思绪,方开口道:“其实很简单,这就好比借钱做生意,只要生意能赚钱,那前面借的债,便不是问题。”

老朱看着他,没有接言。

杨荣便接着往下说:“五万万两白银,自然是一笔巨款。”

“可因为是向大明银行借贷,利息极低,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年利仅为四分,总计约摸为一年两千万余万两。”

“如今税务司一年所收之商税,关税,便达三千余万两,再加上原来的粮食等税务,还有两千余万两,两者相加,计有五千余万两。”

“朝廷的收入,完全能承担得起这笔利息开支。”

老朱冷冷道:“只还利息,本金呢?”

杨荣道:“这正是国家借贷的妙处,本金是不用还的。”

“不用还?”老朱愣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

杨荣轻轻点头,道:“五万万银子的债务,并不是一笔,而是多笔。”

“名义上,自然是要一笔笔的还。”

“实际上,无非是还旧债,借新债。”

“如果债务的总规模永远保持不变,就等于永远都不用还本金,只需还利息就够了。”

他顿了顿,又道:“实际上,债务规模还会不断扩大,从五万万两增加到六万万两,七万万两,乃至十万万两,二十万万两……本金不仅不用还,还能通过新的借贷,不断补充增加。”

老朱不由得陷入了思索。

他对经济学已经有了许多了解,但“债务驱动经济发展”这个概念,理解得还不深。

从头到尾,朱允熥和老朱的通信,都是由杨荣代笔。

为了回信,老朱写过来的信件,他也都看了。

故而,杨荣对老朱在经济方面的知识架构,可谓是了如指掌。

“投资会产生收益,从而使得国家的收入不断上涨。”

杨荣接着解释:“就好比制造局投资一千万两银子冶炼钢铁,因为制造局的技术水平高,冶炼出来的钢铁,即使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仍然有很高的利润。”

“这笔一千万两银子的投资,即使扣除利息,也很快就会收回成本。”

“根本无须担心还不起债。”

此言一出,老朱的眸内,顿时精芒一闪。

如果说在以前,老朱对此还有些怀疑,但现在,连续在制造局的生产工厂参观了几天,他对制造局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已然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杨荣说得不错,制造局将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效率高得不可思议。

毫无疑问,会非常非常赚钱。

借钱给制造局,确实不用担心还不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