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九十一章 缉盗司要造反杀(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反过来,如果对江湖帮派听之任之,睁只眼闭只眼,只当他们不存在,换来江湖帮派也相对安分守纪,不给自己找大麻烦,你好我好大家好,平安渡过自己的任期,这当然是最符合地方官员利益的。

真正被江湖帮派“收买”的地方官员,实际上是极少数。

与江湖帮派谈好条件,只要对方承诺在自己的任期内不搞事情,便可以适当吐出一点利益给江湖帮派,对他们的日常违法行为不闻不问,这是绝大多数地方官员的选择。

当然,江湖帮派送的“孝敬银”,以及各种好处肯定是要拿的。

但拿了一点“好处”,并不等于就要给江湖帮派办事,为他们卖命。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怕江湖帮派“闹事”,影响自己的仕途。

这实际上官场考核机制带来的弊端。

朝廷对官员的考核有一整套的流程,有规章制度,出了事,在考核上就会被“扣分”。

平安无事,那就是“良”,就是“优”。

至于这个平安无事是怎么来的,除非极特殊情况,或者官员背景十分深厚,要不然,上面通常没有精力去深究,也不愿意去管。

凭什么别人任上都不出事,就你主政时出事呢?

你能说不是你的责任吗?

你的解释,那都是“借口”,上面只认事实,只认结果!

正因为如此,官员们当然都会寻找尽可能不出事的方案。

但这仅仅只是地方官员的行事逻辑。

到了高层,情况就不一样了。

毕竟,他们不用再担心被更高的上级问责。

朱允熥既然要整顿大明境内所有的江湖帮派,当然很清楚这些人也是会“反扑”的。

这时候,地方官员因为大力扫荡江湖帮派而引发“动乱”,是不会被治罪追责的。

只要能迅速镇压下去,还会被当作是重要的政绩。

有朝廷的“许可”,地方官府才能放开手脚,对辖区内的江湖势力展开打击。

熊孩子朱高熙主持刑部后,更是简单粗暴,哪个地方没有闹出一点“动静”,他反而得好好问一下当地的都按察使司了。

没有出事,那就是没作为。

刑部如今也拥有管治各省都按察使司的大权。

在一级压一级的压力下,自都按察使司到各县县尉,都掀起了整治江湖帮派的大规模行动。

由此而引发的“反抗”,亦不在少数。

在军队尽量不介入地方事务的国策下,纪纲的缉盗司自是四处出动,帮助各地镇压江湖帮派的“反扑”。

连纪纲自己本人都亲赴前线。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