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八十四章 反将一军(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周王室分藩,有八百年江山。

秦始皇一统天下,却不分封藩,二世而亡。

试想若秦始皇横扫六国之后,不设郡县,而是学周王室那般,分封诸王,分别派自己的儿子出去镇守,那恐怕陈胜吴广的起义,就会在第一时间被镇守当地的藩王镇压,而无须等反应缓慢的中央王朝做出决定,遗误时机。

六国贵族,也不可能纷纷复僻。

刘邦项羽亦难以趁势而起。

秦朝的天下,或许便不会二世而亡了。

诸王哪怕起兵造反,夺了江山,杀了皇帝,那也还是朱家子孙。

就好像民间的同姓宗族,内斗从来都不少。

可一旦遇到外敌,仍然会团结对外。

同姓宗族的人越多,势力越大,地位越稳固。

不管彼此之间怎么斗,都不会改变这一点。

故而,在老朱的视角里,分藩是十分明智的做法。

分藩之后,互相守望,才能让江山稳固。

事实上,老朱的这种想法,也并不能说错。

回过头来看历史,假设没有分藩,没有朱棣的北平起兵,大明江山落入建文帝手中,以他软弱又刚愎自用的性格,恐怕二三十年后,被朝廷权臣将权力架空的可能性不小。

江山形式上的统一,只要十年。

但人心的稳定,却可能需要五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三代人之后,王朝才会进入稳定期。

因为这时候,天下人都认这个王朝了。

刚开始的一两代,亲眼见证了改朝换代,对于新生的王朝,通常是没有多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

毕竟,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事,仍然历历在目。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一次,也不足为奇。

只有在王朝统一后才出生,在江山稳定的环境里长大的人,才会觉得王朝是天经地义的存在。

对改朝换代感到不可思议,至少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其实与人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一样的。

和平年代出生长大的人,根本无法想象战乱年代的生活,也从本能里抗拒这种事情发生。

他们也会自发的维护统一安定的大好局面。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