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真成了有钱人的法律。
这一条,非改不可。
杨士奇轻轻点头,道:“太孙殿下想得周到,此项确实该废除了。”
眼下大明国库又不差钱,以罚代刑,毫无必要。
但罚款又是必须的。
有些罪,只能罚钱,也必须罚钱。
姚广孝亦轻轻点头,道:“如此安排甚妥。”
“还有都察院。”朱允熥目光内精芒一闪,道:“都察院亦要大改,原来的职责主要作为三法司之一,监督办案审案,日后只作为监察机关,主要负责监察百官。”
“加强都察院的监察之权。”
“对于官员违反朝廷法令,品德低劣等诸多行为进行监察,派出监察御史巡视天下。”
在朱允熥看来,都察院是非常有用的监察机关。
一方面,都察院皆是文官,从上到下,朝廷所有官员对于都察院监察,并不存在任何抵触情绪,天下官员的接受度很高,由他们对官员进行监察,名正言顺。
另一方面,正因为这些人只是言官,且没有除监察之外的任何实际职务,所以哪怕他们掌握了监察大权,也不可能威胁到皇权。
说白了,都察院的御史,在外面见官大三级只是表象。
皇帝要杀他们,就如同杀一只鸡一样的简单。
这与杀武将,或杀其他手握实权的朝廷大臣,都是不同的逻辑。
为什么有明一朝,皇帝仍然不是特别愿意重用都察院,反正更喜欢用厂卫呢?
究竟根源,自然是皇权与儒家文化之间的矛盾,导致皇帝对都察院言官的控制力太弱,远远不如厂卫。
言官们动辄用“死谏”来威胁皇帝。
皇帝当然不可能喜欢这些人。
但即使这样,哪怕经常与皇帝对着干,但历经许多个皇帝,都察院监察百官的权力却始终没有被废除。
因为皇帝心中也很清楚,尽管这些言官经常与自己唱对台戏,他们仍然是监察百官最适合的人选。
都察院的言官,可以跪在朝堂外面说:“皇帝,你今天必须要按我说的办,不然我就跪死在这里!”
让皇帝下不了台。
但朝臣们对这种事情,早已习以为常。
对皇帝而言,也只是面子上的难堪。
如果换一个武将,或者哪怕换一个有实权的大臣,做同样的事情,那就真要天下震动了,皇权都可能因此而陷入风雨飘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