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三十九章 没想到的结果姚广孝的建议(第3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更别说袁泰还是左都御史,都察院的老大!

刑部的低阶官员,狱吏,又怎么敢不听堂堂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命令呢?

而且,他本身就是来审案的官员啊!

袁泰身为主审官,要见黄子澄,本来就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只有带人进去这一点,在程序上有些瑕疵。

但是,这种事情,对普通人肯定是严格要求。

然而,对他这种级别的官员,就多半会睁只眼闭只眼了。

更别说,齐泰还自称是奉太孙殿下的命令。

这就更不可能阻拦了。

在这个时代,奉密令办事,还真的非常普遍。

而且,往往是只有口谕的密令。

谁又会真的去找堂堂的太孙殿下,核实密令的真假呢?

刑部办事的官员和看管监狱的狱吏,级别很低,他们也没有资格来见太孙殿下。

“这种事情,永远也无法避免。”杨士奇笑道:“我现在不办任何手续,去六部里任何一个部门,自称奉太孙殿下的口头命令,前来调取文件,没有一个部门会拒绝我,也没有一个部门敢拒绝。”

朱允熥张了张嘴,最终啥也没说。

杨士奇说的是事实。

所谓的印章,签字,文件,令牌……等等,都是为了认证这个人的身份。

说到底,人,才是最高凭证!

如果朱允熥派身边的普通随从去办事,是一个生面孔,那对方一定会仔细核实,光有令牌不行,还得朱允熥亲手签发的命令。

甚至看了签字的命令,都不一定相信,仍要通过其他渠道再核实。

但杨士奇亲自去的话,那便没有谁会怀疑,也没有谁会去核实什么。

因为,谁都知道杨士奇是太孙殿下身边的得力助手。

甚至,杨士奇不直接说是太孙命令,别人也会默认对方是奉太孙殿下的命令前来办事。

这就好比后世领导身边的秘书,给下面的人打招呼,下面的人一定会默认这就是领导的指示!

“只要事后能够追责就好。”姚广孝道:“没有办法避免,却可以事后追责。”

“下面的官员无法拒绝,但能做好登记,朝廷适时派官员巡查相关的记录,一旦发现,立即追查情况,问明原委,这是其一。”

“其二,对于关系重大的案件,一开始便要采取特别的措施。”

“黄子澄在朝为官多年,与朝中诸多官员皆极为熟悉。”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