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三十六章 统治的艺术多谢相助(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明实亡于党争!

简单的几个字,却是非常沉痛的历史教训。

为什么统一了思想认知的大明,反而党争更加厉害了呢?

因为没有了外部的矛盾,内部矛盾就无法转移。

读书人都成了同一派别,那就变成了他们集体与皇帝斗……长此以往,不亡才怪。

所以,让思想派别有不同,有割裂,表面上看起来,会造成混乱……

但实际上,放到长期的角度,对统治稳定而言,反而是有利的。

正如后世社会也有左派和右派之争一样。

如果内部没有斗争,那大家就会将矛头一齐对准最高统治者。

君主要让儒家治天下,就需要儒家内部保持分裂。

太监是皇权的化身,扶持太监去和读书人斗,等于皇帝亲自下场。

这对于统治来说,实际上是非常不明智的。

最高统治者不应在这样的争斗中下场,而应该做一名旁观者,看着下面的人斗,并随时加以引导。

这就是统治的艺术。

诚如杨士奇而言,对一名帝王而言,他是没有政敌的。

因为任何一名站出来公开对抗帝王的人,都会被权力无情的碾压。

但大权在握的帝王,真的能为所欲为,按自己心中所想去施政吗?

并不能!

历史上,掌握大权的帝王多得数不清。

然而,能完全按自己意志施政的,少之又少。

帝王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制肘和约束。

即便是一代雄主,都不例外。

因为帝王要以一人之力,掌握整个国家机器,整握整个统治阶层。

寻常人面对国家机器和统治阶层,渺小如尘埃,也不会幻想去掌控,只能顺势而为。

帝王当然不一样。

可帝王要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也不一样。

以一己之力,推动国家机器运转,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是寻常人不敢想象的事情。

在大势面前,任何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尘埃。

可帝王偏偏又是这股力量的掌控者。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