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一场豪赌新的难题(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是啊,太孙殿下从倭国得胜归来,还给了咱们老百姓不少赏钱啊。”

“咱们那点赏钱算什么,从前被倭寇抢劫的人家,赔偿的钱,那才叫高呢。”

“这次兴建粮仓,设粮食署,开办粮食银行,也是太孙殿下的主意,就是为咱老百姓着想,为咱们办好事呢。”

“存粮同时开具粮票和钱票,取粮和取钱随意,实在不行,就拿票去大明银行取钱,银行里的钱总不会少吧。”

“对啊,粮食这么稳定,取钱也一样。”

……

民间百姓各种说法皆有,虽然有不少人还是不太放心,但前来存粮的人,也非常之多。

一方面是,普通百姓家的储存条件是真的很差,存在自己家里,被老鼠吃掉的,受潮淋雨霉变的……每年总有一部分粮食就这样浪费了,令人心痛不已。

至于滋生虫蛾飞蚁,那就更不用说了。

将粮食存进粮食署,由粮食署负责保管的话,就等于是凭空大赚一笔。

另一方面则是,过去一年中,在朱允熥的治理下,朝廷建立起来的信誉,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大大加深。

有了大明银行的例子在前,百姓们对于粮食存进去后被侵占的担忧也降到了极低。

很快。

各大新粮仓附近,便挤满了前去存粮的百姓。

较之大明银行刚开业时不一样,百姓们储粮的热情,刚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潮。

短短几日,百姓存进粮食署的粮食,便超过了原来国库储粮的总和。

储粮的热潮,不仅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反而仍处于不断上涨中。

“想不到啊,我原以为劝说百姓将粮食存进粮食署,要费不少功夫呢。”

东宫内的书房中,朱允熥感慨不已。

杨士奇和夏原吉皆在旁边坐着,杨荣则在下首挥笔记载。

他到朱允熥身边听命后,名义上的官职是东宫史官。

皇帝的一言一行皆有人负责记录,名曰“起居郎”。

储君的言行也有官员记录,也就是所谓的东宫史官。

按规矩,起居郎和东宫史官应该是事无详略,凡皇帝和储君的事,全部都要记下来。

那只是对外的宣称。

实际上嘛,当然是另外一回事。

特别是皇帝或储君,与亲信大臣,官员的禁中密谈,是绝不能随便乱记的。

闻言,夏原吉笑道:

“将粮食存进粮食署,能减少虫鼠偷吃,受潮霉变带来的损失,百姓们自然乐意。”

杨士奇也笑道:“这是因有大明银行在前,百姓们能放心存钱,自然也能放心存粮。此外,还多亏了《大明日报》的宣传,才在民间形成热潮。”

自古以来,老百姓就是喜欢跟风的。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