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第6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朱允熥的一次讲课,大明刮起了新的大风,推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不知有多少人站在了风口上,借风上青云。

又不知有多少人被时代无情抛下。

杨荣没有想到的是,刚入国子监没多久,就会被夏原吉赏识。

更没有想到,遭到举荐后,太孙殿下竟然会将自己留在身边。

在太孙殿下这里听到的东西,学到的知识,完全颠覆了杨荣自小到大的认知。

从前在《大明日报》上看到太孙殿下的种种事迹,虽对此等天才人物有几分敬佩向往,却又觉得报纸所言不能尽信。

杨荣深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清楚日报上所记所载,多有美化之处。

如今真正到了太孙殿下身旁听命办事,才发现自己完全错了,大错特错了。

《大明日报》的宣传,确实不能尽信。

因为报纸上仅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虽然将太孙殿下在某些方面吹得神乎其神,却说得并不详尽。

太孙殿下的知识之广博,所见之高瞻,远不是区区报纸记载所能言尽的。

自己虽自幼读书,但在太孙殿下面前,却宛如毫无见识的稚子。

故而,杨荣再不轻易发表任何见解,只是将太孙殿下所说的话,都牢牢记在心头,时常反复琢磨,疯狂汲取着知识。

……

朱允熥望向杨荣远处的背影,轻轻点头。

不愧是历史上能走到辅臣之位的人物,年龄比杨士奇还小了好几岁,不过才二十岁的年轻人,便有如此沉稳的性子,委实难得。

更重要的是,人非常聪明。

他讲经济学其实讲得残缺不全,有些知识甚至是似是而非。

若是换一个普通人,多半会听得云里雾里,甚至是不知所云。

但杨荣却能举一反三,从他的每一句话里揣磨出很多有用的知识。

有些错误之处,也能通过联系前后知识,自己修正。

这就是真正的天才了!

朱允熥心中想着,很快将心神收回,拿起桌面上放着的《每日简报》又看了看,目光不由得微微眯了起来。

各地粮仓的兴建,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进度最快的,当然是金陵城,毕竟,制造局就在这里。

其他的如苏州,扬州,嘉兴,松江等繁华之地,建设得也一点都不慢。

而这些地方,恰恰是就大明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粮仓建好了,接下来,收天下粮食的重头戏,就该登场了。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