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可不仅仅只有皇宫。

还有很多皇家花园,行宫。

经常会建新的。

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当然要征发数不清的劳力才能修筑完成。

相比之下,与后世人想像不一样的是,修路在古代通常并不算多大的工程。

至于修堤坝和运河,这得视不同的年份而定。

某年黄河溃堤了,重修大堤自然就成了那一年大工程。

但正常年份,河堤只需稍加修缮,工程量也不大。

甚至是根本不修。

运河亦是如此。

正常年份修缮维护只是小打小闹,遇上大修或重挖的时候,才会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总体上来说,工程建设的规模从投入的资金多少可以比较出来,朝廷投钱最多的永远是修城墙,其次是修宫殿。

其他的都比不上。

从统治的角度上说,修城墙是为了防范外敌入侵或者内部敌人(境内的城池),巩固统治。

而修宫殿则是为了让统治者好好享受。

这两项是绝对刚需。

与此相比,老百姓的民生需求,则要为这两项刚需让步。

总不至于给老百姓修建能遮风蔽雨的房子,比给自己建宫殿还重要吧?

对统治者来说,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征发百姓服徭役的第二个作用是,不让农民在农闲的时代,完全闲下来。

一大群人整天无所事事,就会整日里想七想八,琢磨这琢磨那,弄不好得想出一些不好的东西,然后造个反玩玩?

不让他们闲下来,他们便没时间去想太多,更没时间去闲聊交流,拉帮结派,组织人马……

他们造反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统治也就安稳了。

基于这两点,让百姓服徭役的作用是巨大的。

不过,今天与往年不一样。

今年朝廷并没有征发一个民工去修宫殿。

虽然宫殿确实也有部分在重建,修缮。

老朱离开后,皇宫里的窗户,在朱允熥的命令下,都换上了玻璃窗。

许多房间的地面上,也用水泥重新做了防潮,再在上面铺上皇宫专用的地砖。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