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二十五章 发现笑得合不拢嘴的老朱(第5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不一会儿,老朱再度拍桌,兴奋万分。

“条条在理,字字珠玑,句句切中要害,此人真可谓是千古奇才。”

……

看完之后,老朱赞叹不已:“想不到咱们大明《科学》期刊,竟还有如此人才。”

“不仅对大明眼下的状况,所面临的问题,皆了如指掌,信中的解决之法,亦有若醍醐灌顶,令人眼前一亮。”

“这等奇才,天下罕见,纵是朱升、刘伯温再世,亦不及他远矣。”

这封信一开篇,先是向他问好,说是拜读了朱先生的来稿,大受启发,随后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和看法。

分析条理清晰,入木三分。

对于大明经济运转,银行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金融,信用扩张,流通货币变多,物价的上涨与稳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等等……都有非常深刻且独到的阐述。

信中的许多说法,老朱还是平生第一次听到,只觉耳目一新。

但认真一想,所言又极为在理,且与自己观察到的大明现状完全相吻合。

除此之外,信中还有大量的逻辑推理,乃至数学计算,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恰好补充了老朱之前投稿中的不足。

并且,他在信中,还提出了对大明所面临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向《科学》期刊投搞的时候,老朱觉得自己研究了这么久,应该是整个大明最懂这些道理的人。

如今看来,还有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见识,不弱于自己,甚至是远远超过自己。

老朱目光,落在信末尾的署名上。

那里赫然写着“学生朱孙拜上”一行字。

“朱孙?”老朱念叨着这个名字。

想不到如此有远见卓识的人,竟然是和自己一样姓“朱”。

但他反复将朱家所有的亲戚,都想了一遍,也没有想出有哪个人名叫“朱孙”。

勋贵功臣子弟中,也没有这样的名字。

老朱的记忆力向来不错,但凡听说过的人名,极少遗忘。

如果是关系密切或重要的人物,就更不可能忘记。

天下姓朱的人不少,不是只有他自己一家。

看来,此人虽然姓朱,但与自家并无关系。

“朝廷一定好好重用此人,将来他可以担起辅佐那‘逆孙’治理天下的重担。”

老朱由衷赞道。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