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零二章 稳定的根本税务司的转机(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反过来说,无论粮食价格多贵,他也必须吃这么多。

价格的高低起伏,并不会影响粮食的消费。

这就是粮食的特殊性。

一定要说区别,也仅仅是粮食价格便宜,会造成一些浪费。

这个数额仍然是有限,也仅此而已。

既然是刚性消费,又关系着千千万万底层百姓的生计,将其人为调控成低价,对国家而言,就是一件成本很低,收益却很高的事情。

工作一个月的薪水能买一千斤大米和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只能买一百斤大米,人们的感受绝对是天壤之别。

让人们手中的钱变多,让刚性消费的粮食保持低价,所有人就都会觉得,生活越来越好了!

虽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但人们的感受却是这样的。

这就是控制粮价最大的作用!

朱允熥很清楚这一点。

大明可以通货膨胀。

随着银行的建立和金融业的发展,大明也必然会通货膨胀,这是经济规律。

即使他身为皇太孙,也无法强行对抗这一规律。

但朱允熥可以利用粮食消费刚性稳定这一特性,通过收储再卖粮,让粮价始终保持稳定。

让粮价不随通货膨胀而上涨。

只要粮价稳定,在老百姓的感受中,无论怎么通货膨胀,他们还是会会觉得自己赚的钱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因为百姓们还是习惯用一天赚的钱能买多少大米来衡量收入高低。

当然,前提是生产出来的粮食,足够大明百姓消费,还要有一点剩余,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要不然,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如今的大明,仍然不能通过从海外殖民地运粮来保证粮食供应,水利工程的建设,便十分重要了。

只有保证粮食的生产不受或少受水灾旱灾的影响,保证粮食的供应绝对充足,始终保持低粮价的目标才能实现。

如若不然,但凡存在百分之一的缺口,粮价都会立即失控。

粮食生产永远都要大于粮食消费,这是所有一切的基础。

即使是后世的科技文明社会,依然如此。

更别说眼下的大明了。

经此一役,劣绅奸商元气大伤,但他们的基本盘还在,只是暂时不得不蛰伏。

而这时候,对官府胥吏的调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它的影响更大也更深远。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