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一百三十六章 老朱的震怒立储(第4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视其笔迹,可见其人。

一个人每天的心情不同,身体状态不一样,写出来的字,就会有细微的差别。

而一次性写出来的东西,心情和身体的变化又不一样,字迹也会不一样。

这只有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人,才能辨别得出来。

普通人是根本看不出的。

吕氏的这些字,在老朱的火眼金睛之下,就能轻易看出是一次性写出来的东西。

这不是吕氏不够谨慎小心,不知道分开来,每天来写一点,以防止露出破绽。

而是因为吕氏在决定自杀之前,仍经历了漫长的心理挣扎。

如果朱允炆和他的老师们,能通过其他手段对付得了朱允熥,吕氏当然不会去自杀。

也就没有伪造笔记的必要。

一直到后来,发现朱允炆是真的不可能斗过朱允熥,吕氏才打算以死来成全儿子。

可时光又不能倒流。

吕氏当然不可能再用每一天写一点的办法来伪造笔记了。

在她看来,这也不算多大的破绽。

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所写的笔迹,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细微。

别说是普通人,就是专业人士,有时候都不一定能鉴别得出来。

再则,只要内容传出去,笔记又确实是她写的,这一点点外人根本察觉不到的瑕疵,又算得了什么呢?

没有人会在意的。

就算是陛下,恐怕都不会。

愤怒之下的皇帝,哪里顾得了仔细认真的鉴别呢?

可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在布局,朱允熥手下的杨士奇和姚广孝也一样在布局。

而且,他们还抢在了吕氏的前面。

这就令笔记被发现的时间,比她原本准备安排的时间,提早了许多。

她也不是自杀,而是被赐死。

笔记并没有流露出去,而是直接到了老朱的手上。

老朱更是已经被姚广孝提醒,吕氏可能会以自杀来陷害吴王。

看到这些笔记,又怎么会不仔细甄别呢?

偏偏事起仓促,哪怕吕氏写一篇就开始做旧一篇,也仍然没有做得很好。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