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随着朱允熥的声望如日中天,原来支持他的人,不少也开始摇摆不定起来。
虽说文官们大多数更希望朱允炆继位,但真要豁出去,不顾一切支持他的人,还是极少的。
“吴王任性胡来,大明岂能让这样的人掌权?”
齐泰愤愤道:“我大明潜伏在北元的谍子传来了不少北元今冬将大举南下,攻我大明边境的消息。”
“兵部据此发文,令边关将领和地方官员调集兵马,又额外准备了数百万石粮草,令地方协调,快速转运至边境,以防不测。”
“不料,今日却突然接到吴王的指令,明言今冬北方无战事,一切防务准备皆照往常即可,不需要再额外筹备粮草和兵马。”
“这……这不是胡来吗?”
“吴王为了让大明军事学院顺利开学,让自己执掌兵权,已是丧心病狂。”
“置我大明边境安危于不顾,置北方数千万百姓的性命不顾。”
“若让这样的人立为储君,登基继位,则我大明亡矣!”
“献王仁义,又是皇长孙,理应被立为储君。”
“我齐泰愿意尽心辅佐。”
齐泰说完,跪下重重磕头。
朱允炆连忙将他扶起,道:“好,以后有先生助我,本王就如虎添翼了。”
方孝孺和黄子澄的脸上,也都浮现喜色。
献王在军中没有任何根基。
齐泰虽不是领兵的将领,但在兵部任职多年,对于军务钱粮极为熟悉。
可以此为跳板,让献王的势力,慢慢深入军中。
齐泰道:“如今秦王、晋王先后离京,但燕王还在,其余诸将也皆被约束在金陵城,不得外出。”
“明日大明军事学院的开学典礼,仍会如期举行。”
“可惜我等竟不能阻止。”
他的话音方落,方孝孺和黄子澄却是对视了一眼,两人皆抚手摸须,微笑不已。
“不用担心。”黄子澄道:“此前我已出言激曹国公李景隆,若我所料不差,明日大明军事学院开学,他必定会去闹一场。”
“眼下又有北元即将入侵的理由,就更会如此。”
“一旦闹起来,那就有好戏看了!”
齐泰闻言一喜,道:“曹国公李景隆?我平素里就听说过此人,外间都说他才智兼备,文武全才,人既谦卑,又有骨气。”
“此番京中功勋权贵子弟,都督武将,皆因畏惧吴王的权势而纷纷登报主动拜师,唯独他不为所动。”
“想不到他竟然还打算去闹一场,这般志气,当真我辈楷模!”
“若真能将大明军事学院开学之事,闹得下不了台,那就最好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