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二百九十八章 周益民的建议(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最后一句话,让王老师都惊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周益民:“……”

好吧!又说漏嘴了。

这句话,在八十年代才流行起来的。

八十年代,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述,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风气。

在八十年代,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意识非常的强烈。所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看到问题,接触了解了问题,才可能真正的分析、解决问题。数理化成了解放生产力最有力的工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因此,也就催生了这么一个口号。

“总之,学好数学、物理和化学,以后基本上不用为工作发愁。

程叔,只要胜利将数学学好、精通,我让我张叔帮忙,保送他去读大学没问题。”最后,周益民还打了个担保。

他有意要将胜利培养成数学家,既然有那天赋,为什么不呢?

后世有人说,数学是科学之母,科学就是数学作为基础构架起来。

现在,国内还没有特招、保送这种制度。

到1970年,清北两所大学决定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从工农兵中选拔学生,学制缩短为2至3年。

虽然是推荐上大学,但还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比如,要具有初中文化程度;要有在工厂、农村、军队里工作两年的经验。年龄方面,以20岁为主,条件优秀者可以放宽年龄限制。

这或许是特招的前身。

不过,正儿八经的特招,应该要到八十年代中期,1984年,开始试行保送生制度,这可以视为特招生的雏形。

“真的?”程四光大喜。

他知道,周益民是有人脉的。

说能够让人帮忙保送,就基本上没问题。至于他口中的张叔是谁,程四光就不深究了。

要是这样的话,他就送胜利去中学,深耕数学。

王老师深深看了一眼周益民,暗道:你小子藏得挺深。

之前考上大学,你小子都不去读,真让他有点搞不明白。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