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二百零七章 拍照片(第2页)

上页目录存书签下页

周益民看出来了。

他笑道:“奶奶,我们有相机,随时都可以再拍。”

经过这一提醒,老太太才反应过来,将手里的照片放下。

紧接着,周益民回答爷爷的话:“明天吧!明天回城里,我就直接拿去寄。”

老头子一听,马上回房间去拿出两张写满字的信纸,交给周益民:“顺便寄吧!”

周益民点头,没有窥看别人信件的爱好。其实,不用看,周益民也大概能猜测出里面的内容。

“嗯!好!”

胶卷还有不少,姑奶奶准备得很充足。

三婶拿着一张属于他们一家几口的合照,很高兴。

要知道,这可是她第一张照片。

没错!这是她第一张照片,就连结婚时,都没能拥有自己的照片。在农村,这很普遍,很多人是结婚都不拍照的。

有人可能不信,结婚不是有结婚证吗?不拍照怎么行?

大家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结婚证,并不是本本,而是一张跟奖状差不多的东西。

刚建国的时候,各地的结婚证可能还有所不同,并非统一的。

结婚证书在版式和文字上大同小异,但图案风格百花齐放。一类是传承传统文化色彩的吉祥纹样,另一类是反映了新中国、新社会和新婚姻法的风貌。

一直到1955年,内务部才制定了统一的结婚证书式样,规定了尺寸、版式特征、文书格式、公章内容,但花边花纹还可以自行选定。

这时候的结婚证书,是没有照片的,上面的字甚至有可能是手写的。

很简陋。

因此,很多农村人哪怕是结婚,也不一定拥有一张自己的照片。

这年头,在农村有一张自己的照片,都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三婶拿回家,打算也让人弄一个相框,装起来。

路上,有人见她走路还不看路,看着手上的一张东西,便问道:“黄兰,看什么呢?这么入迷。”

黄兰挥舞着手中的照片,有点凡尔赛地说道:“没什么,是益民给我家拍的照片,你们瞧瞧,拍得还可以。”

上页书页存书签下页